|
成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开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热线时间:2024-05-16 11:06 “每天看手机都不敢出门了,怎么办?” “开启‘云学习’模式后,孩子学习不自律,这次中考该怎么办?”……在这次疫情面前,医生们面对患者,尽最大努力战胜病毒。 精神科医生面对陌生人,他们的对手是情绪。 抗击疫情,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疫情当前,心理防御对于宅在家里的普通市民同样重要。 为打赢疫情阴影下的“心理战”,成华区第七人民医院(成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站)开通了COVID-19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 针对市民可能出现的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尽力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 该热线自1月25日开通以来,已收到市民咨询500余条。 打通心理战场解开疫情死结 今年2月的一个清晨,值班电话紧急响起。 成华区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冯欣荣接听电话:“您好,成华区心理援助热线,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吗?” 打电话的人是一位姓林的女士,怀疑她感染了COVID-19。 她“感觉自己的心跳时快时慢”,并不断量体温。 即使每次体温计上的数字都正常,她仍然觉得自己“生病了”。 “如果我是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办?” 林女士在电话里很着急。 她已经连续两晚睡不着、吃不下、不敢出门。 “这种情况就是‘疑病症’”,冯欣荣说。 疫情爆发期间,不少市民出现“疑病症”,即体检显示“无异常”,但市民仍无法放弃担忧。 ,常伴有焦虑。 面对这类焦虑居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每位医生都会先用言语安抚患者,然后引导患者做一套缓解焦虑“舒缓动作”,最后建议患者安排一份清单。居家活动“让自己忙碌起来,转移注意力”。半个小时的心理疏导效果明显。 “对方的心情平静了不少。” 据了解,这条热线是成都市成华区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筹建区心理咨询中心时开通的。 主要用于市民危机干预、心理调适等求助和转介。虽然是成都的热线,但疫情期间,他们接到了来自全国13个省区的电话,其中包括来自英国、英国等地的华人。俄罗斯寻求帮助。 给冯欣荣印象最深的是他接到前段时间确诊并隔离的外地阿姨的电话。 因为家里三人确诊,我一个人隔离,我既紧张又担心家人。 当我打电话时,对方语速太快,我几乎听不清楚。 他总是一个人说话,有时还会哭。 冯欣荣只能从模糊的词汇中得知,对方头晕,反复走来走去,多次量体温,不敢闭上眼睛。 “电话那头的情绪压抑已久,急需一个出口。这个时候,我们首先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冯欣荣打开身边的轻松音乐,一边听,一边让对方间接接收到轻松的音乐。 十分钟后,对方语速放慢,开始坐下来说话。 他一边喝水,一边诉说自己的需求。 最后,他还不忘叮嘱工作人员外出戴口罩,多休息。 60多天帮助500多人克服心理危机 据了解,成华区第七人民医院心理援助热线从大年初一就设立了,共有工作人员6人。 截至目前,已接听与疫情相关的心理热线100多个。 除了在线为市民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外,热线团队的医生还穿着防护服,深入区内密切接触者集中观察点,保证患者的心理疏导需求。 特殊时期,感染的不仅仅是病毒,还有恐慌。 疫情期间,民众比平时更加??敏感。 人们处于严重的压力状态。 压力、崩溃、恐惧、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抑郁、愤怒,甚至感染等“次生灾难”——负面情绪也可以传染。 据介绍,2月10日之前,大部分来电者询问的都是与疫情相关的问题。 近期,接到的电话数量明显减少。 电话咨询的内容主要是复工人员的不适,比如同事不戴口罩、单位内消毒措施等。 没有在原地等待。 近日,一个求助电话频频打来,引起了心理医生的关注。 经询问得知,一名女子在菜市场买菜时担心自己被感染,想要接受检测。 她向120和社区求助,但因为害怕再次感染病毒,拒绝下楼。 心理健康咨询站立即进行电话回访。 与女子建立信任关系后,医生听取了她的坦白,引导她增强控制感,逐渐恢复平静。 同时,她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改善睡眠的药物帮助康复。 经过连续几天的电话,她逐渐能够积极配合。 她运用心理调节方法,科学面对疫情带来的焦虑,逐渐回归正常生活。 “这些问题是普通人面对突发事件压力时的本能反应,好处是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但如果过度,就会影响生活。” 冯欣荣表示,此刻拨打热线咨询就像贴上创可贴一样,可以让来电者表达、说出内心混乱的情绪,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提供情感和信息上的支持。 特殊时期,医疗救助在前线,“大后方”心理救助也是战场。 冯欣荣说:“治愈病人需要医疗手段,但打赢这场人民战争需要构筑坚强的心理防线。心理咨询就是让人们在心理上‘轻装上阵’。” 华西社区报记者 彭荣图 据成华区第七人民医院报道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