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早恋问题心理咨询|校园早恋现象严重,德育教育新思路亟待探索时间:2024-06-20 11:09 心理咨询-早恋心理问题的不同看法 早恋——老师和家长眼中的“误区”,心中的一道红旗,曾是学校里避之不及的话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恋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从早恋的定义、早恋的影响、早恋的成因、早恋的应对措施等方面,为学校德育探索新思路。近年来,早恋风靡校园,中学生“谈恋爱”成为一种时尚。据有关调查:高中生早恋率为39.2%,早恋的高中生占年级总人数的50%。 媒体报道:一些学生恋人从地下偷偷摸摸到公开牵手上街;很多人因为早恋导致成绩下降,“初中女生怀孕六次”、“中学生生孩子”,甚至出现男生为女生打架、女生为男生自杀等现象,让人们关注到它的存在。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早恋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那么,中学生早恋对学校、家庭、社会究竟有哪些影响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学生早恋问题呢? 1. 什么是“早恋”以及如何定义它 学生们说:早恋不能简单以年龄来划分,中学??生谈恋爱就是早恋,大学生就不是了,而是应该按照个体的成熟度来划分,如果成年人心智非常幼稚,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也可以归为早恋。至于中学生,我们认为早恋的定义主要看行为,如果没有表达,更没有恋爱行为,最多只能算是暗恋。早恋应该是两个人互相表达、接受,有和成年人差不多的恋爱行为,比如拥抱、亲吻等,才算是早恋。“恋爱没有早与晚,只有是与否。” 教育专家认为:不要用“早恋”这个说法,应该叫“接触太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闵乐夫认为,“说‘早恋’带有批判性,带有道德价值判断,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叫法应该是‘中学生恋爱’。”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根本无法区分人们的恋爱情感是早还是不早。 我们经常发现,站在大门口看男女生放学的时候,经常看到男生骑着自行车把女生扛在前梁上离开学校,也有男生骑着摩托车在车流中载着女生离开。同学们觉得,把这种深情送女同学回家的行为称为早恋有些过分,但把这种现象称为“互帮互助”显然不是。很多时候,没人能解释清楚,就姑且称之为中学生男女情感的灰色地带吧。有的男生女生安然走过,而有的孩子却在这个地带迷失了方向,甚至犯下了终身后悔的错误。 不管你怎么想,怎么看,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越来越多,都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学校还是明令禁止,家长也不认可,但青春期学生对异性的好奇、仰慕,包括情欲,在心理专家眼里都是很正常的。虽然很正常,但对于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确实很难把握和控制,姑且称之为“早恋”。 2. 初中生早恋的影响:两种不同的声音 1. 早恋的负面影响 1、过早的恋爱会影响学习成绩。 接受调查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早恋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影响学业。确实,有很多青少年,学习成绩优异,成绩突出,但因为早恋,他们过度好奇、兴奋、痴迷,过度陶醉于爱情的幻想中,无法再全身心投入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讨厌学习。 2.早恋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17岁前陷入恋爱的青少年,将无法应对初恋所带来的情感困扰,这将为以后的精神疾病埋下伏笔。 3.早恋可能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由于青少年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早恋的中学生容易出现一些极端行为,容易发生暴力、性行为……这些都会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由于缺乏性知识,由此产生的生理后果——怀孕,会让双方惊慌失措,不知所措。而中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舆论,对未成年怀孕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有些女孩子因为怕别人知道,就装病偷偷去离家很远的医院堕胎,手术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或者有些女孩子,事情曝光后,面对父母的打骂、学校的处分、同学的冷眼嘲讽,感到羞愧难当,进而自杀。可见,早恋的结果,往往是女孩子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4、早恋现象会削弱学生的意志,影响整个学校的风气。 如果一个班级出现了男女生相恋,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反应。有些人把早恋当成课余、饭后议论的焦点,打探恋人的行踪和私生活,四处散播消息,加以取笑,转移大家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有的甚至羡慕、向往、效仿先例,主动寻找、追寻异性朋友,影响了学校的风气。 2. 顺其自然 1.早恋是青少年身心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我们应该承认,人是有情感的,青春期情绪的觉醒是成长发育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异性相吸”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当然,人类也不例外。 2.男孩和女孩对异性产生感情是正常的。 现在中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异性接触的机会很多,这大多是正常、健康的。但由于家长和老师比较“敏感”,很多时候,男女生一起吃饭、一起郊游,都会被认为是早恋,导致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产生隔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3.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 面对日益增多的中学生恋爱,禁止并不是好的解决办法,默许是失职,教学生把握成长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学生早恋呢?调查的数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有的认为对方长得帅;有的认为对方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的认为对方学习成绩优秀;还有的说因为看过关于恋爱的书、电影、电视,所以想尝试一下。其实,导致中学生早恋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就是两个方面,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 内部因素 1、首先,它是青少年性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本能效应。 随着生理的发育,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出现性意识。他们开始对男女同学之间的互动产生敏感,关注异性同学的一举一动。渐渐地,他们基于对异性的好感,各自形成一个或多个异性的“理想典范”,并在众多男女的互动中,逐渐从对异性的群体喜欢转变为对异性个体的依恋,形成一对一的动作,即初恋。 2、其次,道德观念比较淡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很多青少年由于道德观念薄弱,把谈恋爱当儿戏,不考虑恋爱中的责任和义务,不懂什么是美好的行为、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有的甚至发生不道德的性关系或触犯法律。还有的青少年由于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明知道是错的,但在激情澎湃的时候,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外部因素 1、首先,家庭对这个问题往往采取严格的禁止态度,不允许孩子有正常的性交往,封锁一切与性知识、爱情描写有关的书籍、杂志,导致部分孩子产生了叛逆心理。 2、其次,一些学校和老师对这一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对青少年早恋现象视而不见,导致早恋在校园蔓延。更多情况下,采取另一种回避态度,绝对禁止男女学生单独交往。一旦发现早恋的蛛丝马迹,就一概归类为早恋,甚至当众处罚,这往往严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3、社会对中学生早恋现象过分渲染。描写中学生早恋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让青少年觉得中学生早恋已经成为校园的主流,从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导致学生早恋倾向的原因有很多,但社会的影响应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媒体舆论引导不正确。不良书刊报刊、低俗甚至色情的电影、录像也对青少年的早恋产生直接影响。当前文化市场上流行的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的数量和覆盖面都是空前的。各类媒体中性刺激的内容大幅度增加,那些低俗、低俗的文艺作品特别容易污染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受上述原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陷入早恋的迷宫,不知如何回头。 4.中学生早恋防治对策 早恋发生率的不断上升以及其不可忽视的危害性,促使家长、学校和社会积极寻求正确对待和转化早恋现象的方法。 1. 学校是主战场 1. 尽早发现迹象 处于初恋中的同学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行为: (1)过分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发型,在异性面前行为异常; (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 (3)沉默寡言、不按时睡觉、避免参加集体活动; (4)异常互动或对应显著增加。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作为德育工作者,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大惊小怪,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需要个别谈心教育,教育要融入谈心谈话之中;有的只需要适当形式的“暗示性”教育;有的需要悄悄说教;有的还需要个别劝导式的批评。 2.教育者应充当倾听者的角色。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面对学生早恋问题时要多一些包容。做倾听者的前提是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地位,把自己当成他们的朋友,愿意倾听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知道学生真正的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 3.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当发现有的男女同学亲密接触时,首先要分清他们的接触是一般接触还是早恋。其实很多男女同学只是正常接触,并没有恋爱的动机。如果动不动就怀疑、捉弄、指责,扣上早恋的帽子,会给那些无辜的孩子敲响警钟,使假象变成真象。但如果发现他们确实有早恋,教师就要冷静、细心地对待,理解他们纯真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详细分析早恋的原因,指出他们恋爱的盲目性,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早恋给学习进步乃至身心带来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和崇高理想,引导他们回归集体、回归同学。 4、开展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心理波动,很多事情是无法提前预防的,所以要尽早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粹的情感之花,无论何时绽放都要珍惜。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异性之间的接近是建立在仰慕的基础上的,想要对方关注你,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5.转移学生注意力 有人说:“青春期萌发的爱情,就像一座‘沉睡的火山’,一旦遇到外界刺激,就会爆发。”当前社会中的不利因素,就是最强的诱因和刺激。小班主任当然无法掌控社会中的不利因素,改变社会环境,但完全可以而且有必要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微气候”——通过密集有序的课内学习,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内课外生活,让他们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集中在学习上,把兴趣爱好集中在所组织的活动上。 6.积极开展性知识教育 性是人类最迷人的花朵,也是最脆弱的花朵。中学生在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生理、卫生知识。现在,加强性知识教育又成了新的课题。现在电视电影的威力如此之大,孩子们从小什么都看过,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一旦出事了,该怎么办?与其掩盖,不如面对现实。——心理学家的话。 中学生的性行为显然是错误的,但电影、电视等媒体中许多场景对性的夸张无疑对孩子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的情况是,学校的性教育落后于社会对性的夸张。现在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不应该停留在道德和尴尬的层面,而应该更多地思考保护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2. 多方合作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确实存在早恋的现象,要冷静劝阻、引导,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向孩子讲解早恋的危害和严重后果。特别是对女孩的家长,更要细心帮助女孩减轻心理压力,唤起女孩追求远大理想和成功意识,帮助女孩走出情感误区。社会各界一方面要多制作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广播、电视节目或读物,经常开展各种健康向上、富有启发性的娱乐、体育、文艺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不良书刊、报刊、淫秽影视作品制作、贩卖的禁止和打击力度,让纯洁的青少年免受污染和毒害,健康快乐成长。 如今,中学生的“恋爱”呈现出低龄化、普遍化、开放化的趋势,对此,学校和家庭不应惊慌失措。“拆散情侣”或“跟踪缠扰”只能帮助无助的两人同甘共苦。如果我们珍惜他们的情感,与他们一起审视,共同探讨中学生情感是否值得,是否应该在学习时间谈恋爱,在不违背情感情况下,是否能被社会规范接受,会比粗暴干涉有效得多。 可见,早恋虽然是教育过程中令人畏惧的“绊脚石”,但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就会发现它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即使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中,我们也会发现从未有过的感动!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