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成都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 >> 成都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教育大事件频发,孩子心理健康引关注,如何应对?
详细内容

成都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教育大事件频发,孩子心理健康引关注,如何应对?

时间:2024-07-10 11:07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原来伊伊的爸爸妈妈好棒啊

近一年来,教育大事接连发生,海外疫情肆虐,留学生出国难,国内“双减”“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等政策下,教育机构、民办学校频频倒闭。这无疑让关注教育的家长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适合我们的孩子?

与此同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引发社会关注,根据《中国国家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年)》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爸爸真棒”上海著名心理学家陈默在《为什么现在孩子心理问题成倍增加?》一文中指出:以前孩子心理问题主要是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而现在孩子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竞争意识强、孤独感强导致的。

那么,家庭教育该如何应对呢?

几年前,《爸爸真伟大》有幸采访到了深受上海家长喜爱的陈默老师。陈默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督导员,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学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

△陈默老师

与陈沫老师的对话,充满了生动的案例和原创的经验分享。作为50后,她笑声爽朗,说话风趣幽默,与我这样的后辈交流毫无隔阂,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亲切感。从90年代到现在,她已经积累了近万例病例咨询记录。她说,2000年以后,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成倍增加。

“90年代孩子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通过改善外界条件来解决;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竞争意识强、孤独感强造成的。”

“孩子背负了太多的情感负担,家人的期望太多。人都有一种本能,要回报那些对自己好的人。但当孩子长大后,他会发现,他没有办法回报家人的恩情,因为家人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

说到孩子的教育,陈沫老师的观点非常犀利。为了尽可能保留她生动的文字,文章比较长。但仔细耐心地看完后,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启发。它不一定能保证你能养出一个所谓“成功”的孩子,但至少能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01

当今儿童的心理问题

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20 世纪 90 年代,问题出在“外部”

20世纪90年代接受心理咨询的儿童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仍然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初中女生在学校经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发脾气,班主任觉得有问题,过来咨询。后来才知道,这个女生从小就没有妈妈,她爸爸后来给她找了一个后妈。后妈生了一个儿子之后,这个女生的生活环境就更加艰苦了,他们家本来就很拥挤,有了弟弟之后,这个女生没有地方睡觉,只能搬个凳子到门口写作业,房间里的弟弟经常吵闹。所以这个女生的生气也是有原因的,就是这个环境让她生气,没有亲生母亲,就没有一个让她安心的环境。

找到病根后,全家人都接受了治疗。当时大家还是很尊敬老师的。孩子的父亲和继母也配合得很好,对女孩更加关心,在附近的图书馆写作业。后来女孩长大了,当了一名护士,能够自食其力,家人和老师都很满意。

90年代的很多问题都是这样的,外部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2000 年以后,问题出在“内部”

2000年以后前来咨询的孩子,大多因为竞争意识强、孤独感强而出现问题。

如今的家长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寄予厚望,孩子从小就要参加高水平的比赛,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引发各种考试焦虑、学业焦虑。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少,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与生俱来的孤独感让他们从小就思考得很强烈。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他们思考的问题直接是形而上的意义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当他们这样思考时,他们就会陷入困境,变得抑郁,因为生活毫无意义。

高竞争性与高孤独感的结合,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学业焦虑,到了高三,他们学习不认真,整天看小说、看手机。还出现了抑郁、性别不安等更复杂的问题,比如男孩在家里躺在床上穿着妈妈的丝袜和胸罩,女孩因为性别认同问题而抑郁自杀。

不只是小孩子焦虑,大人也焦虑,以前来咨询的最小的都是幼儿园的学前班,现在连婴儿都来了,家长们看到2岁多的婴儿打人,觉得不对劲,也会来咨询,可见家长们有多焦虑。

心理医生免费咨询成都_成都儿子抑郁心理咨询_成都抑郁症咨询

独生子女,独特的一代

如今孩子的心理特点,都绕不开独生子女的问题。如今的独生子女家庭,基本都是六个大人疼爱一个孩子,一家人的财力、情感都集于一身:

他们见多识广,所以智商高;他们不缺爱,不缺物质,所以善良有同情心;他们从小就受到尊重,所以重视平等,重视话语权。

可以说,独生子女政策提高了民族的素质。

但是独生子女背负了太多的情感负担,背负了太多来自家庭的期望。因为人有一种本能,要回报那些对自己好的人。四岁的孩子觉得奶奶对自己太好了,就对奶奶说:“奶奶,我长大了要给你赚钱。”可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报答不了这份恩情。这些大人不需要他用钱来回报他们,他们只想让孩子上名牌大学。可中国名牌大学就那么几所,你家孩子为什么要去呢?

独生子女一代要活得有尊严。我们50后认为,好死不如坏生,我们就像一棵小草,即使被人踩到,脚被拔掉后,我们还能继续生长。但90后不一样,他们一来到这个世界就被尊重,他们的要求不一样,他们宁可死,也不愿失去尊严。

一些家长为了帮助孩子戒掉网瘾,把孩子送到军事化管理的戒网学校,结果孩子出来后,有的躺在床上不吭声,有的割腕自杀,有的患上精神病。

校长觉得很委屈,他说70年代那一代人这样管理,一点问题都没有,为什么现在就不管用了?他不明白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

#02

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需要怎样的家庭?

所有孩子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家庭的问题。

家庭健康,孩子就健康。孩子有问题,其实是家庭制度有问题。制度不完善,孩子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良好家庭的共同点

幸福家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里没有人控制欲很强,夫妻双方都比较成熟。成熟与学历、收入、社会地位等无关。农民也可以很成熟。成熟的主要表现就是没有很强的控制欲,独立做事,家庭成员各司其职,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但不互相控制。这样的家庭比较健康。

比如十六七岁的男孩子出去参加同学聚会,成熟的妈妈会问:“小心点,钱够了吗?”“够了!”然后孩子就出去了。他在外面玩得很自由很放松,也让人觉得他在同学面前是个很自然的人,因为他不受管束。

控制欲强的妈妈会问:“你和谁在一起?多少人?什么活动?什么类型的?你有多少钱?你能花多少钱……”这样的孩子出门时会表现得与众不同,玩到一半时,妈妈又会叫他们:“你在哪儿?你现在能回来吗?已经9点了。你不是说好9点回来的吗?”

如果家里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别人就会感到有压力,问题就会慢慢出现。比如,如果父母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试图控制孩子,孩子就不会学会独立做作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不应该干涉。如果干涉,孩子肯定不会做作业,会拖延,做这做那。

我见过的幸福家庭,都是没有一个人有很强的控制欲,大家都比较独立,各做各的事,这才是好家庭的样子,但是好家庭的比例越来越少了。

每个糟糕的家庭都有自己的问题

家庭结构问题

一是单亲家庭,并不是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不好,但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否定、攻击、诽谤对方,这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还有一个就是老人过度介入孩子的教育,如果四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全程介入教育的孩子,性格上总会有一些缺点,比如孩子气,不听别人的话,容易生气,这是因为他的专注力很强,专注力很强的人容易生气,如果他摆脱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就会很孩子气,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健康的家庭结构中,老人应该可以分开,也可以聚在一起。在祖父母的教育中,老人只是帮手,做主的是子女的父母。子女的父母下班回家,老人就应该退出,周六周日也退出,只剩下子女的父母。

老年人如果分不清界限,就会产生很多矛盾,除了夫妻之间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矛盾,还有奶奶和女婿、母亲和女儿之间的矛盾。

婚姻关系问题

夫妻之间不和谐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就算夫妻之间总是冷战,不离婚,这样的家庭生出来的孩子,也会有问题。

成都儿子抑郁心理咨询_心理医生免费咨询成都_成都抑郁症咨询

很多年前,有一位当医生的妈妈带着儿子来找我咨询,那时候她和丈夫分居,带着孩子生活,儿子上一年级,成绩还不错。我告诉她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再回来。他们前几天来,孩子已经长得很高了,上初中二年级了。

母亲说,儿子一直学习很好,但初二就不行了,社交能力也差,夫妻俩分居多年,没有复合也没有离婚,我建议这位母亲尽快改变婚姻状况。

如果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儿子会越来越糟糕。儿子自己告诉我,他希望父母离婚。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就像他永远在等待第二只鞋子掉下来。永远挂在那里太难受了!

孩子一定要感觉到妈妈是阳光的,对生活充满热情,拥抱生活,妈妈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照顾好了自己,孩子就会有变化,成绩就会提高。

亲子关系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一个很隐蔽的问题就是亲子关系,有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爱,而单纯是恨,只不过是以爱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我举一个母女关系的例子,一个幼儿园园长的女儿,小学成绩一直名列第一,初一来咨询时,被查出患有精神分裂症,要去医院治疗。这个女孩是怎么拿到第一名的?因为她妈妈要求她考试必须进前三名,所以她很努力,没日没夜地学习。原因在她妈妈。

我告诉孩子妈妈,对孩子这样极端的要求,是变态和虐待。她哭了起来。原来,这个妈妈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她的出生并不受家人欢迎,因为他们希望生一个儿子。她只有考了第一名才能得到家人的重视。而这种心态也遗传给了女儿。

在中国,被母亲排斥并不罕见。许多患有厌食症和暴食症的女儿的母亲都排斥她们。女性很难获得自我认同,她们常常将自己的不满传递给下一代。这和我们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有关。

父子关系也出现问题,儿子长大了,个子比爸爸高,但爸爸却无法改变自己的角色,以前是出于雄性动物本能,保护小生命,保护儿子,但现在孩子长大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对儿子不满,事事挑剔,互相攻击,演变成父子之间的战争。这也和妈妈处理不好有关。

母子关系出现问题,通常表现为不让儿子成长,控制欲强,因为潜意识里有一种观念,母亲最看重儿子。

父女关系出现问题,肯定是夫妻关系不好造成的,母亲把女儿当盟友,说父亲的坏话,女儿就会攻击父亲。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

大别墅不是家,有母亲的破房子才是家。母亲可以影响三代人。我在多年的临床咨询中发现,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母亲身上。

抓住了妈妈的鼻子,就能准确抓住。因为一般家庭里,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妈妈就会成为家庭的核心。女性在处理家庭问题上更胜一筹。因为男人的大脑更擅长逻辑思考,而女人更善于感知别人的需求。因此,女性在理解人、控制人、管理人方面更有优势。

未来国家领导人肯定很多都是女性,其实中国古代也是这样,母亲的地位很高,像红楼梦里的贾母,母亲一直是家庭教育的主力军。

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也是最特殊的,虽然孩子出生时脐带就被剪断了,但他们的潜意识却是完全相通的。

所有的孩子都会为妈妈牺牲。我们有一个误区,认为妈妈是为了孩子牺牲,但其实孩子也会为妈妈牺牲。如果妈妈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骂骂咧咧,心情不好,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妈妈的不开心,痛苦,他就会立刻把这种情绪揽到自己身上,认为自己不开心都是因为妈妈。

每个人人格中的超我部分,都是家庭教育赋予的。比如,母亲教育孩子,茶杯必须放在桌子上,放在地上就会骂人,所以孩子只好把茶杯放在桌子上——这是服从,服从母亲的意志。

顺从会逐渐发展成为认同。比如孩子上小学了,邀请同学到家里玩,同学把茶杯放在地上,孩子就会要求同学把茶杯捡起来,不要放在地上——这就是认同。

当孩子长大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当母亲把茶杯放在地上时,他会要求母亲把茶杯捡起来放好——这是完全内化的。所以,人格中的超我部分,其实是父母给的。孩子会逐渐形成父母同样的认识和观念,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

#03

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

一所好学校的标准之一是提供社会环境

过去,孩子们兄弟姐妹众多,生活环境相对自由,可以随时到大院子里和小伙伴们玩耍。通过这种没有大人监护的集体游戏,孩子们可以忘记压力,发展个性,也教会他们遵守规则,是孩子们步入社会的一次彩排。

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不同了,要找到朋友并不容易,所以幼儿园、小学作为孩子们聚集的地方,应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交往的环境。

心理医生免费咨询成都_成都儿子抑郁心理咨询_成都抑郁症咨询

我给幼儿园园长讲课的时候,经常跟他们讲,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没有教育,只要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就行,让孩子们自己互动、自己玩,不要教他们拼音、十以内的加减法。

什么知识学不会?一个人如果在11岁之前没有好好玩耍、好好玩乐,长大后会很顽皮,老了要死的时候还是会很顽皮。让他在童年有快乐的回忆吧。

好学校的第二个标准是,它不是一个竞争的地方。

从小就让孩子参加高水平的竞争,是对人性的毁灭。最让我讨厌的是老师灌输什么事情第一名就好、老师总是对他们笑脸相迎、他们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的观念。这让孩子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学校就是和别人竞争的地方。

上学是为了证明自己优秀,把学校当成了比赛场地。孩子小的时候很脆弱,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甚至内心都会受到影响。

等到了高中、大学甚至成年,抑郁、强迫症等后续心理问题就会逐渐显现出来,一些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生活中承受不了任何压力,一旦出事,就可能生病、跳楼、猝死。

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一旦有触发,他们就没有精力去抵抗,从小高强度的竞争,会把一个人的心理能量全部消耗在童年时期。

好学校的第三标准:过程导向评估

学校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确定性的评价,现在很多孩子做事的动力,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评价。

如果他们得不到赞赏的评论,他们就不会想参加活动。许多家长报告说,他们的孩子逃避困难是因为他们给孩子太多的评论。

因为这种评估不是过程导向的,而是目标导向的。在临床上,很多孩子害怕重大考试或者比赛,平时学习很好,但到了重大考试就考不上。学校是锻炼思维的地方,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地方。

好学校的第四个标准是老师要善于和孩子沟通。

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应试教育或者素质教育,而在于老师的说话风格、教学方法。

比如,一个学生缺了十道数学题,老师可以说:“数学需要严谨的思维,你今天缺了这十道数学题,明天做的时候要严谨一点,老师觉得你明天肯定不会缺了,对吧?来吧,我们约定好。”老师也可以说:“你怎么了?你从来都不注意数学。”

孩子的潜意识是完全开放的,使用前一种方法对后续的教育会非常有利,而使用后一种方法会让孩子排斥数学。

老师的认知度低,跟孩子的沟通能力差,跟家长的沟通能力也差,什么事都没发生,也会闹出点事情来。比如两个七八岁的孩子打架,七八岁的孩子连狗都讨厌,所以打架没什么大不了的。

打完之后,一个孩子眼含泪水跑去告状,老师一看就怒了:“你们两个!我告诉过你们多少次了,下课不要在走廊里闹腾,你看你们又打架了!好好好,别说了,我解释不清楚,你们不是好人,就打架,你看你们语文多少分,数学也一样,再打架就站到教室后面去。”

这样做了之后,麻烦就来了,两个孩子上课不专心,到处乱跑,后面的老师就会骂他们,然后放学后,其中一个孩子回家跟妈妈说,他觉得自己一点错都没有,老师不公平。

孩子的母亲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第二天早上她来找老师质问:“我孩子因为这件事情很委屈,怎么回事?你没问清楚吗?”小学老师觉得很烦,先将他打发走了:“王小明妈妈,你先回去吧,我一会儿再问。”然后又叫来另一个孩子,训斥了他一顿。这时另一个孩子的家长也来了:“老师好,发生什么事了?王小明妈妈来干嘛骂我儿子?”小学老师心想:“这是怎么回事?我一个月工资才多少钱?难道我就要受这些苦吗?”

然后他就会说,“哦,不好意思,我得去上课了。如果这样不行的话,你可以去找院长或者校长。”母亲听到这种态度,就去找院长了。

院长以为这么点小事,哄哄家长就能解决。中午吃饭的时候,院长在食堂碰到了这位老师,说:“王老师,上午你们班一个学生的家长来找我了。”老师就生气地说:“你们领导到底管不管?管了又是我的错,我就不管了。”……

其实这种事三分钟就能解决。“哎哟!你的眼泪鼻涕都流出来了,来,让老师给你擦。”

你们两个是我的宝贝,我爱你们两个。如果你们两个打架,我晚上就睡不着。如果我晚上睡不着,明天谁来上课?全班都会怪你们!

小孩子打架不好,你们两个和好了,我晚上才能睡得好,这样吧,你跟他握手,表示你们和好了,好,握手吧,是啊,你现在开心了吧?

再抱抱,我用手机给你们拍张照,你看,两个小弟弟多乖啊!这下老师就放心了,你们两个可以开开心心的回班了,给同学们看看你们俩和好了。加油。”妈妈问起家里吵架的事,孩子就会说:“没什么,我们和好了。”根本不会再发生那么多事。所以,老师的沟通方式很重要。

#04

不同年龄段的育儿秘诀

对于孩子的长远教育,总结起来有几个原则: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 电话直呼

    • 19113215764
    • 1911321576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