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成都校园霸凌心理咨询 >> 成都校园霸凌心理咨询|校园欺凌频发引关注,中小学生欺凌防治指导手册修订版首发
详细内容

成都校园霸凌心理咨询|校园欺凌频发引关注,中小学生欺凌防治指导手册修订版首发

时间:2024-05-31 11:05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记者 许耀军

“你说了无数次对不起,他也说没事,可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吗?”今年3月,网上一段课堂视频获得大量网友点赞,让“校园霸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

视频中,济南一位老师将言语暴力比作将一团纸揉成一团,揉成一团的纸一旦展开,就无法恢复原状,就像言语暴力对人的影响一样。

徐耀军 摄

2023年4月12日,上海市教委、市人民检察院编制的《中小学生欺凌防治指南(修订版)》发布仪式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举行。《指南》修订版主要涉及对学生欺凌行为的早干预、早发现、规范处理,以及对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预防和控制校园欺凌的具体指导。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屡屡刺痛公众的敏感神经,也警醒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力量加入到防范校园欺凌的队伍中。那么,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近日,记者走进上海中小学校园,在与师生的交谈中发现,宽严相济的家庭教育、健康积极的同伴交往,能为成长保驾护航。

校园欺凌的判定标准,不在于欺凌者是否“打”了别人。

这是对受欺凌者造成的心理伤害。

身体伤害算校园欺凌吗?显然不算。

小A是一名性格孤僻的中学生,有一次被同学捉弄,把午餐袋藏起来,结果他找不到筷子和勺子,没能吃上午饭,但他又不敢告诉老师,只能一个人承受委屈和愤怒。

小B皮肤黝黑,衣着破烂,是个阳光开朗、优秀的小女孩,由于长相和衣服又脏又旧,班里的男生给她起了个外号叫“黑奴”,这让她很伤心。

每个周一,男孩C总会“期盼”一周的“挨打”,仿佛这场例行的伤病结束之后,他才能安心。在一次体育课游泳课上,班里的霸凌者又跟他发生冲突,把他的头按进泳池的水里。这次,他终于忍不住跟父母说了实话。

毫无疑问,上述情况中的学生都遭受过校园欺凌。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学生之间通过身体、言语、网络等方式,故意或者恶意地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因此,无论是身体伤害、言语暴力,还是孤立、排斥,都属于校园欺凌行为。

记者了解到,为在校园欺凌防治上走在前列,2023年3月31日,上海市彭浦初级中学举办了一场以“拒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班会,班主任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观看、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大致了解校园欺凌的范围、高发期,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对此类情况。

成都校园欺凌事件_成都校园霸凌心理咨询机构_霸凌心理

彭浦初级中学学生在观看防止校园欺凌视频。图片由学校提供

“一开始看《悲伤像一条河》的片段,同学们若有所思,在了解到校园霸凌的概念后,大家很愤慨,最后的小组讨论也很热烈,这也是一种情感教育,能激发孩子们的正义感。”预科班班长陈敏说。

校园霸凌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长的关注点不应该是‘给什么’,而应该放在‘怎么给’上。”她强调,“简单粗暴的胁迫方式,很容易让孩子误解父母的关心和爱。亲子沟通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关注和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成为校园霸凌者?12355心理咨询、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心理学老师王晖提出了四种可能的原因:

首先,在小学阶段,暴力行为多是习得性的。习惯用打骂来管教孩子的家长,会让孩子误以为暴力可以让别人屈服,解决问题。情绪和行为被传递,继而出现“踢猫效应”:孩子会把自己的怨气以暴力的形式传递给班里相对较弱的同学。

其次,进入中学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更强,一些含有暴力元素或者阴暗负面文字的网页,会让缺乏父母引导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效仿。

第三,如果一个人长期成为欺凌的对象,就会产生报复的欲望,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第四,中学阶段是强调自我认知、寻求他人认同的阶段,很多孩子为了“兄弟情谊”,害怕被群体孤立,从旁观者变成欺凌者。

宽严相济的家庭教育中有智慧:

批评就像踩刹车,赞赏就像踩油门

“一个小女孩因为个子矮,被同学们取了‘短腿’和‘柯基’的绰号。她讨厌前一个绰号,但认为后一个绰号很可爱。”

2023年3月20日,在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张玉霞律师给孩子们进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讲座。同日,上海青少年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与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联合启动2023年青少年心理健康共建合作服务。

张律师在讲座现场与学生互动。图片由学校提供

霸凌心理_成都校园欺凌事件_成都校园霸凌心理咨询机构

讲座上,张律师以“给别人起绰号对吗?”为开场,通过互动问答、案例分析、模拟辩论等形式,巧妙地引入“规则”意识,告诉学生,自由是一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任何事的权力。绰号是“好”还是“坏”,取决于被取绰号的人是否喜欢。当别人不喜欢这个绰号时,及时停止叫这个绰号才是正确的做法。

同样,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是每一位家长的教育责任。王辉告诉记者,3至6岁是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小学阶段则是规则意识巩固强化的重要时期。家长要在生活、学习等小事上给孩子立下规则,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哪些行为是允许的。

在市北初级中学心理老师侯青青看来,宽严相济的权威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自我成长。这意味着,一方面,父母需要为孩子立规矩、做要求,因为儿童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需要引导孩子思维和行动方向;另一方面,父母需要在情感给予孩子支持和回应,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允许孩子独立思考、犯错,在孩子受到挫折时给予引导和情感安慰。

记者发现,在谈及校园霸凌时,不少心理学老师都提到了家庭氛围的因素。施暴者大多生活在被忽视、缺乏关爱的家庭中,因此营造平等、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十分重要。在教导孩子学会同情、学会换位思考之前,家长自身也应该具备同样的素质,因为言行的力量往往更大。

当孩子在校园受到欺凌时,“你得还手”会成为大多数家长的潜意识反应。一些家长在情绪冲动时甚至会采取“家长包打架”等极端行为。对此,陈敏认为,如果单方面用暴力为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很容易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不利于未成年人价值观和是非观的形成。

她建议家长要保持理性,首先判断孩子受伤的程度和原因,其次要坚定地保护孩子,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然后视情况鼓励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如果孩子自己无法解决问题,家长可以介入帮助。

宽严相济的家庭教育坚持以下原则:

当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时,“批评”就像一个刹车,帮助他及时纠正方向;当孩子做了好事时,“赞赏”就像一个油门,给他注入源源不断的积极动力。

如何往友谊银行存钱?

与同龄人相处的正确秘诀正在校园里流传。

与同龄人交往,你听我的还是听他的?为了获得真正的友谊,你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对于大多数校园霸凌者或受害者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仍是未知数。其实,每一起校园霸凌事件背后,“人际交往模式”必定是重要原因之一。

“朋友之间的友情就像一张‘银行卡’,我们和朋友交往时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有相应的影响力值。”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明白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市北初级中学心理学老师侯青青引入了“友谊银行”的概念。

她说:“有些行为会帮助我们加强友谊,比如尊重、守信、信任,我们把这些行为叫做‘往友谊银行存钱’;有些行为则会破坏友谊,比如不诚实、泄露机密、违反合约,我们把这些行为叫做‘从友谊银行取钱’。”

成都校园霸凌心理咨询机构_成都校园欺凌事件_霸凌心理

黑板上记录着老师与学生的讨论。图片由校方提供

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了解,侯青青组织了“守护神秘天使”活动。学生们递给她一张张写着自己名字的纸条,她把纸条打乱,让学生随意抽一张。“抽到谁的名字,谁就成为这位同学一周的守护天使,你要默默地对他好,不要让人发现。”

一周后,侯青青开始和学生们一起回顾活动,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对别人好的地方。她发现,有的学生会给别人讲解作业,陪别人玩,提供零食,关心别人,而有的学生会忘记作业,甚至把纸条扔掉。这时,她会和学生们一起在黑板上列出这次守护天使行动中哪些行为是“存钱”行为,哪些行为是取钱,从而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正确交友方式的认识。

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到底有哪些特点?侯青青总结了几个关键词:

1.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

2.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4、有自主意识,即有自己的生活、兴趣、主见,不依赖别人;

5、要有友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即懂得友谊不会因一点小矛盾而破裂,友谊是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逐渐加强的。

此外,侯青青建议班主任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班级氛围,树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视角,让孩子们明白各方面的优秀都是值得表扬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交朋友。谈及如何选择好朋友,彭浦初级中学预科8班学生赵雨涵告诉记者:“我希望交到真诚、不虚伪、相互信任、能互相吐露心声的同学,建立起像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纯洁的友谊。”在她看来,如果同学表现出哪怕一次校园霸凌行为,她都不愿意再和他做朋友了。

对校园欺凌零容忍,是同伴正确交往的底线和原则。

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正努力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教育的合力,通过主题班会、沙龙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冲突,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拯救。

“欺凌对于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就像是一场考试,只有全部不及格才会发生。”一位曾经遭受过校园欺凌的学生说。

因此,要杜绝校园欺凌,必须为孩子们构筑一座充满善良、正义和希望的幸福城堡。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 电话直呼

    • 19113215764
    • 1911321576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