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早恋问题心理咨询|成都嘉年华事件引关注,警方全力调查并呼吁受害者配合取证时间:2024-06-27 11:09 ——本文为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23日,有媒体报道称,成都嘉年华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是一家问题少年矫正机构。7名学生反映,“嘉年华”等级森严、背离人性,并声称遭受过体罚和虐待。12月7日下午,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回应记者称,目前正在全力调查,希望更多知情人和受害者站出来配合取证工作。警方提到,后续工作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多名家长以隐私为由拒绝了警方的取证要求。(新京报12月7日讯) 成都“嘉年华”事件因该机构一名往届学生“容伟”的曝光而披露并引发社会关注。几年前,容伟的母亲王宁在网上看到了成都“嘉年华”的介绍,官网称,厌学、逃学、网瘾、早恋、叛逆、对抗等青少年行为都可以在这里得到矫正。她把儿子送到了“嘉年华”,但没想到,“问题少年”不仅没有得救,反而遭受了更为严重的身心折磨。 不少网友将问题归咎于不良机构的存在,或政府监管不力。而笔者认为,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把孩子送入问题机构的家长,自身对家庭教育的逃避,以及责任感的缺失,才是造成“嘉年华”惨剧的根本原因。“问题机构”屡禁不止,就是因为“问题家长”普遍存在。 类似“嘉年华”的问题机构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非首次。2008年,临沂网瘾治疗中心主任杨永信成为家长眼中的“救世主”,他用电击治疗“网瘾”,其极端手段给不少孩子造成二次伤害。2013年成立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豫章学堂”,借网瘾治疗之名,对学生严惩不贷、监禁不放,进行暴力训练。今年11月,因曝光者受到“死亡威胁”,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机构煽动性口号戳中家长逃避教育责任的痛点。观察上述类似的“问题机构”,其口号往往普遍具有煽动性。如“豫章书院”自诩“再过几个月,你就会有乖孩子”,“嘉年华”墙上写着“救一个孩子就是救一个家庭”。这些口号戳中了家长们的痛点。当孩子青春期出现一系列问题时,一些家长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看到这样的煽动性口号,不知所措。这样的问题机构之所以能继续经营,是因为一些无知的家长给它们提供了市场,这也暴露了家庭教育的无能。 教育没有捷径,家庭、学校、社会是教育的三方,父母不可能只依赖另外两方而独享劳动成果。身为父母,就意味着有教育引导孩子的天然义务。把孩子送到机构去解决成长的“痛苦”,甚至大意、不了解孩子的经历,都是推卸责任,后果也要孩子自己承担。父母不应该把孩子交给陌生人,而应该当面与孩子沟通,用适当的方式保护孩子青春期的敏感性,用不回避的态度去面对家庭内部的问题,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就医”。 即使取缔一个“狂欢节”,仍有可能存在数千万个这样的狂欢节,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问题父母”们是否真正醒悟,认识到教育没有捷径可走,并尽早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文/尚嘉(山东大学)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