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学生抑郁症筛查工作,校领导的两难困境与应对策略时间:2024-07-19 11:10 去年9月,国家卫健委印发《探索开展抑郁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高中、大学对学生开展抑郁筛查。 之前我们谈到了学生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班主任/辅导员、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归根结底,这项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取决于学校的态度,极大的考验学校领导的智慧和能力,学校领导往往处于左右为难的状态。 如果学校抑郁筛查做得很细致、很彻底,筛查出来的异常学生就会比较多,这些“不堪入目”的数据,可能会让上级和外界对学校产生误解:这个学校怎么能教育出这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 但如果学校对于抑郁筛查敷衍了事,甚至敷衍了事,那么真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就无法被筛查出来,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如果病情越来越严重,突然自杀,那不仅是巨大的悲剧!学校也会受到更严厉的批评,甚至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学校领导来说,这或许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过程。但哪一个才是更理性的选择呢? 以下根据我们在青少年抑郁和情感多学科诊疗(MDT)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深度催眠下病理记忆修复方面的众多突破性发现,为学校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01 很多人对校园抑郁筛查并不看好,认为大多数学校不愿意让外界知道自己学校里有抑郁患者,不愿意正视问题,因此这项工作很可能流于形式。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2006年至2013年,我专注于青少年成瘾疾病的诊治,主要包括青少年对止咳糖浆、曲马多等处方药的成瘾。 在武警广东总队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牵头创办了国内首家青少年网瘾治疗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运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提供更加人性化、高效的诊疗,得到了患者、家属、上级部门的认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走近科学、心理访谈等栏目也多次来采访。 其实,我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青少年滥用止咳药、曲马多等处方药的问题确实很严重!有朋友建议我到各个中学、大专院校开讲座,为学生、老师普及知识,从源头上缓解这个社会问题。 然而,当我们尝试联系几所学校时,他们都礼貌地拒绝了。 他们说:“何主任,我们不怕你讲话不好,但是你来谈这个话题,别人会以为我们学校有学生滥用处方药的问题啊!这要是传出去,对学校的名声不好。” 即将在校园内开展的抑郁筛查和“心理检查”,与以往青少年滥用处方药问题类似,尽管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但由于普遍存在对精神心理障碍的污名化和误解,不少学校对此避而不谈,或以“走过场”的方式完成任务。 图片来自网络 考虑到目前社会大众对抑郁的误解和偏见,我想学校的担心完全可以理解。但从理性和科学的角度,基于以下客观事实,“敷衍了事”的做法并不可取。 第一,我国10至24岁青少年及青年群体抑郁患病率明显上升,数据显示患病率为1.3%。 相关研究还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延、考试焦虑、偏科等问题,30%至40%的学生因学习问题出现轻度情绪障碍。因此,按概率计算,每个学校甚至每个年级都有精神心理问题的学生,其中就包括患上抑郁的学生。 应该说,这个患病率数据并不完全客观准确,但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达17.5%,也就是说,每6个成年人中,就有近1人患有精神障碍。 考虑到公众对抑郁的认知度和理性态度还比较低,实际患病率只会高于这个数据,而且可能高得多。 面对如此高的发病率甚至盛行率,学校几乎不可能小题大做。学校最担心的,还是学生在校园内自杀。被诊断为抑郁,并不代表学生会自杀,相反,确诊后接受干预,会降低自杀率。但如果情况被隐瞒,不进行干预或辅导,自杀率还会不断上升,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公开透明地积极推进学生抑郁筛查,逐步“排雷”,解决问题?还是等到“地雷”爆炸,引发舆论哗然,甚至上级严厉问责,甚至承担法律责任?我想,很多学校心里都有数。 第二,很多学校还有一个顾虑:如果学生被筛查出患有抑郁,家长、上级以及外界会不会把矛头指向学校,认为学校是导致学生患病的罪魁祸首? 这种担心或许有些过度,即便确实存在误解,学校在悲剧发生前积极解释、普及相关知识,比悲剧发生后再明确责任要有效得多。 根据我们多年的多学科诊疗(MDT)经验,特别是基于大量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的发现,青少年、大学生抑郁的根源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大部分来自于原生家庭创伤,校园因素并非完全不存在,但相对较小。 按照目前精神医学界的主流观点,抑郁的病因不明,与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而且,大多数精神科医生倾向于认为其与遗传、脑神经递质、海马体积异常等生物因素有关。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当前精神病学的主流观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学生抑郁的发生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对此,学校领导能够主动积极学习科学的心理心理学知识,了解抑郁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源,面对家长、上级以及外界的质疑,做出客观、理性的解释。 02 学校调整心态变得积极、理性之后,下一步就是处理一些实施细节。 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具体的流程和措施当然也不同;但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好学生、班主任/高校辅导员、家长、心理老师和精神科医生等多方的诉求和关系。 在撰写《家长心理检查指南》时我们分析,校园心理检查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学生在班主任/学校辅导员或相关心理从业人员的指导下,填写相关心理自我评估表; 2. 对于量表分数表明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学校的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将与其进行初步谈话,以确定其心理健康状况; 3.如果通过以上步骤发现学生可能患有精神或心理障碍,班主任/大学辅导员会及时督促家长带孩子去专业的精神科接受治疗。 不管学校最终采取什么样的流程,最好能够提前告知,让各方都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此外,学校可加强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合作,为早期筛查发现异常的学生建立“校医绿色通道”,不仅有助于学生得到稳定、及时的诊治,也使学校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关注和服务。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学校领导也了解学习障碍就更好了。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来说,学习问题至关重要,必须平衡接受治疗和完成学业之间的平衡。 如果学校有资源,可以与对学生抑郁诊治更熟练的精神医疗机构或精神科医生建立合作,尽量减少精神药物、物理治疗等对学习状况的负面影响,并通知辅导班老师/学院辅导员,或学校心理健康老师重点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 03 医学上有“三级预防”的概念。 一级预防指病因预防,即在疾病发生前,注意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是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疾病早期及时干预,控制病情发展; 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经患病的人采取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致残。 以上都是在学生筛查出抑郁后,学校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属于二级和三级预防。其实,在抑郁的“一级预防”中,学校同样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一方面,学校可积极邀请具有心理心理学科学知识的专家来校讲课,引导家长、老师掌握科学的心理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理念,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创伤。 图片来自网络 尤其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原生家庭造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是精神心理障碍最重要的心理根源,要避免简单、粗暴、高压、或幼稚的教育方式。 学校应加强对教职员工的管理和培训,部分教师对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体罚、辱骂和贬低行为,尤其是辱骂和标签行为,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加速和加剧抑郁的发生。 但教师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当他们的负面情绪和非理性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确实很难完全理性、平和地去教书育人。 因此,虽然国家尚未推广对教师的心理检查与心理援助,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头,为教职工提供心理检查,甚至配备专门的、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筛选出了有人格障碍的老师,最好将其从教学群体中剔除,避免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创伤! 此外,“校园霸凌”问题也应引起学校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此类现象,对受霸凌者和施暴者都给予关注和心理疏导。并应意识到,这背后往往是双方家庭制度存在问题。 目前校园心理检查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还在探索中,如果学校积极参与抑郁“三级预防”建设,有可能成为“心理健康示范学校”,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 对于学生来说,校园是仅次于原生家庭的重要成长环境,温暖、支持、关爱的校园氛围非常重要。学校的功能不只是传授课本知识,更要培养孩子们健康的身心成长,让他们最终成长为成年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