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成都网瘾心理咨询 >> 成都网瘾心理咨询|13 岁女孩通宵玩游戏,每天 8 小时持续一年多,医生诊断为游戏成瘾
详细内容

成都网瘾心理咨询|13 岁女孩通宵玩游戏,每天 8 小时持续一年多,医生诊断为游戏成瘾

时间:2024-06-15 11:06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闫国建曾收治过一名13岁女孩小文,小文医院时,家长反映她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沉默寡言、睡眠障碍、成绩下降等症状。

闫国建问小文为什么晚上睡不着觉,小文告诉他,自己几乎通宵都在玩游戏。

在随后的评估中,闫国建发现,小文平均每天玩手机的时间约为8个小时,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她自己也意识到这样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还影响了她正常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

“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了,我意识到了,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总之就是失控了,失控就是成瘾的表现。”据此,闫国建给出了自己的诊断:困扰小文的,是典型的“游戏成瘾”。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网瘾”“游戏瘾”就意味着学渣、差生,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14年前,一位名叫张飞的四川南充学生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张飞于2003年、2005年分别考入北大和清华大学,但因沉迷网游、学分不足而两度被迫退学。2007年,已经24岁的张飞再次考入清华大学。

有人惊叹,一个沉迷游戏、网络的少年,三次考上北大、清华的传奇经历;但更多的人却感到震惊:北大、清华的高材生,怎么会因为游戏成瘾而退学?

小文和张飞并不是孤立的案例。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沈其云教授接受北京市教委项目,在北京8个区118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全市中小学生约120万人,其中完全网瘾学生近2万人,占比约1.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个数据是9年前的,当时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还不太发达。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接近3亿。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给出数据:全球网络成瘾症发病率约为6%,中国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比例高于全球,达到10%。以此推算,我国网络成瘾青少年人数或多达3000万。

超过3000万忧心忡忡的家长想问:青少年为何如此容易被网络游戏俘获?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网络游戏中

青少年疯狂的是什么?

亿万青少年网民在网上主要做什么?

共青团中央保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调研报告》也显示,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34661名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可以推断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在抽样调查的未成年人中,玩游戏是他们上网时经常从事的活动之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小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研究报告》也显示,通过对6城市3202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76.3%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网络游戏,51.5%的学生表示喜欢玩网络游戏。

数以千万计的孩子沉迷于玩游戏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专门诊治网络成瘾的医生们见过太多“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样本。

初中生小杰痴迷于《部落冲突》游戏,是游戏中一个部落的首领,管理着50多个人,“大家都得听我的,什么事都是我说了算。”

高中生小金早已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天道酬勤,我再怎么努力,成绩也不过如此。”但游戏就不一样了,“只要你坚持玩下去,总会有奖励,而且系统会引导你,你只要一步步完成任务就行。”

15 岁的天天在游戏中对队友的崇拜十分痴迷。在学校里,天天成绩一般,不爱说话。但在游戏中,天天拥有最好的皮肤和武器装备,就像明星一样。“队友们都羡慕他。”

门诊医生讲述的案例,也得到了学者们的研究证实。

成都心理咨询网瘾机构_成都网瘾心理咨询_成都心里咨询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文俊对心理咨询服务热线91个电话咨询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网络游戏体验刚好能满足青少年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缓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控制感、友情感、尊重感、关怀感、成就感、被欣赏感等矛盾冲突。

为什么会产生成瘾现象?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奖励是什么。”

一套拥有超强战斗力的稀缺装备、一款罕见的人物皮肤,这些游戏中偶然出现的“惊喜”总是让玩游戏的孩子发出惊叹声,同时也点燃了更多同伴的战斗精神。

但沉迷其中的青少年或许不知道,所谓的惊喜,其实来自于事先布置好的设计。

前游戏制作人张诚讲过一个心理学上著名的实验,80年前,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他把一只饥饿的老鼠关在一个盒子里,盒子的墙上有一根推杆,只要老鼠推动推杆,就有一定的概率会有食物掉出来。

这个装置就是心理学界大名鼎鼎的斯金纳箱。

一开始,斯金纳把按压杠杆的奖励设定为“固定奖励”,即老鼠每次按压杠杆都会得到同样的奖励,一开始它们会很兴奋,但当收集到足够的食物,或者突然发现按压杠杆后不会有食物掉下来时,老鼠就不会再浪费力气继续按杠杆了,因为它们知道继续按杠杆是徒劳的。

但当奖励系统改为随机掉落食物奖励时,疯狂的一幕出现了。

老鼠开始不停地按压控制杆,希望获得食物奖励。即使获得奖励的概率降低到1%到2%,老鼠的热情仍然没有减弱。

张成表示,如果理解了这个实验,就基本可以理解市面上很多让青少年上瘾的东西了。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沉迷于购买盲盒?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打开的盲盒里会是什么。

为什么小孩子会沉迷于扭蛋呢?因为他们总是好奇“下一颗扭蛋里会是什么玩具”。

为什么手游玩家喜欢捡装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天而降一件稀有的装备。

为什么小孩子会躺在沙发上连续看半天抖音?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条短视频会带来什么惊喜。

张诚解释道,“简单来说,万物都可以成为盲盒,这是很多网游,甚至互联网产品的基本设计逻辑。”

玩家不会失望、不会厌烦吗?当然不会,一切概率都已经被游戏设计者预设好了,哪怕低至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但尝到甜头的玩家都会确信“只要坚持玩下去,就一定会有惊喜”。

正是这种意外的惊喜,让游戏和短视频最终都成为了时间的大熔炉,这也是很多人在看视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重要原因。

游戏制作团队中的心理学家

“说白了,就是研究人性”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游戏市场规模达2786.87亿元,同比增长20.71%。

成都网瘾心理咨询_成都心里咨询机构_成都心理咨询网瘾机构

如此诱人的巨大市场,自然带来游戏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本质上是争夺玩家的斗争。

因此,在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对抗游戏成瘾时,游戏设计师、制作人不仅需要最大化利用斯金纳箱实验效应留住用户,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剩下的玩家愿意付费。

张成以自身经历为例,一款游戏的设计和制作,除了技术人员,还有心理专家的参与,“说白了就是对人性的研究。”

以游戏《欢乐配对》为例,一开始通关非常容易,但随着难度的提升,系统会“偶尔”给予玩家一些可以轻松通关的道具。当玩家习惯了这些道具,或者感受到道具带来的威力增幅后,更强的装备就不再是免费的了。“如果你想继续玩,或者玩得更好,请付费。”

张成解释道,这也是导致一些孩子沉迷于购买装备,甚至疯狂偷父母的钱来买装备的原因之一。

这种引导玩家付费的整个过程在游戏行业里还有另一个名字:

优化支付机制。

与优化付费机制同样重要的是打磨游戏机制,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如何吸引并留住玩家”。如果说游戏成瘾,这是“成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美术效果带来的视觉冲击是游戏初期影响玩家的最大因素。其次上手难度也很重要,如果太难,玩家会直接放弃,所以这个环节决定了留存率。另外任务反馈,也就是游戏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也要及时,这也是玩家消除任务压力,持续使用产品的重要一步。”

简单来说,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而每个环节都要“深谙人性弱点,精心设计”,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要让人上瘾。

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上,一位作者指出了网络游戏、短视频、互联网盲盒背后的设计逻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几乎所有的APP都在争夺用户注意力,能够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上瘾”,似乎是每个产品经理的终极追求。

张诚也强调,游戏公司的这些“令人上瘾”的设计,都不是专门针对青少年设计的,“但如果连成年人都控制不住自己,青少年就更容易被俘虏。”

成瘾到底是什么?

让人们不用努力就能获得幸福

在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沉迷于赌博时,有一个经典的解释:因为赌博可以让人免去努力,获得快乐。

但如果要解释什么是成瘾、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瘾,这两个问题需要从医学角度进行解释。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精神科医生刘芳解释,从医学角度讲,成瘾机制主要是多巴胺系统中脑边缘通路产生的奖赏效应。简单来说,人类在生理上具有成瘾的条件,成瘾就是某种特定行为反复刺激大脑产生让人快乐的多巴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理上可以强化特定行为的频率。

例如,游戏如此令人上瘾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不断提供快乐的反馈:

当你杀死一个怪物的时候,它会立刻掉落金钱或者物品;有了金钱和物品,你会立刻变强,或者至少属性值会提升;当你使用极品装备或者高超的技能打败一个之前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强敌时,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判断成瘾?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宋旭峰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对某种物质或行为产生强烈的渴望,尽管知道该物质或行为会带来问题,但仍不能控制自己,继续使用物质或反复重复行为,以获得快乐或逃避痛苦;或者停止使用物质或停止行为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内心不适、出现幻觉或妄想、判断力受损、情绪变化,如烦躁不安、焦虑、抑郁、易激惹、情感脆弱、睡眠障碍、人格改变等精神心理症状。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个人对该物质或行为产生了成瘾障碍。

成瘾是如何形成的?

原因多种多样的复杂产品

成都心里咨询机构_成都网瘾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咨询网瘾机构

但将儿童游戏成瘾单纯归咎于游戏本身,不仅不公平,也不科学,因为儿童游戏成瘾的背后可能涉及太多因素。

在众多因素中,张成和刘芳都认为,人们与生俱来的精神需求是导致一些孩子对游戏产生兴趣并进而产生依赖或成瘾的原因。

张成认为,青少年之所以沉迷于游戏,是由于某种缺失导致的精神空虚,这不仅是生理、精神上的,也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

刘芳说,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比较具体,大多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积极的回应和鼓励,所以这些孩子就转向游戏来寻求刺激和满足。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有情绪或心理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闫国建的看法也类似。比如13岁女孩小文,除了沉迷游戏,与父母的相处方式也存在问题,经过诊断,确认女孩患上了抑郁。也就是说,抑郁和游戏成瘾是作为“共病”而存在的,而“共病”也是精神医学中常见的现象。

但张成提醒,一些孩子所谓的“网瘾”或许是来自成人世界的误解。“为什么报告中青少年网瘾发病率远高于成年人?”因为成年人有更多表达自己的自由。成年人可以说,玩游戏是为了社交,为了调整工作。但未成年人往往没有太多表达自己的机会。他们更多时候是被评价、被认定。“我接触过几千名‘游戏少年’,真正喜欢玩游戏的只有40%,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到虚拟世界去逃避。”

在刘芳看来,判断孩子是否沉迷游戏的依据很简单:网络成瘾相关的情绪和行为持续12个月,并形成有害使用(意味着已经影响到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交)。

刘芳解释,真正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初级游戏成瘾并不多见,大部分都是孩子本身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无法解决所致。“他们会自发地去寻找一个难度更小、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而网络游戏相对来说很容易实现这一点,只要你投入时间和金钱,对吧?”

过度玩网络游戏会导致孩子失去时间观念,这是游戏成瘾的标准之一。

第二点是戒断反应,就是当游戏停止后,孩子会感到愤怒、抑郁、焦虑,甚至会出现攻击性和冲动的行为。还有一点是痴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依赖症状和一些负面后果。

成瘾现象正在年轻化

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刘芳回忆,她接诊的游戏成瘾患者年龄越来越小,“最小的可能只有七八岁。”有的孩子甚至出现强烈的戒断反应,以自杀、自残等威胁父母,让他们继续玩游戏。

但稍显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将类似行为简单归咎于“孩子不懂事、不听话”,甚至严厉对待,从而错失了纠正的机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少家长也曾擅自将孩子带到张成面前,声称孩子沉迷网络,最后才发现,孩子是因为在现实家庭或学校遇到问题,才选择沉迷游戏。“家长们并没有认真了解过孩子,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以手机成瘾为例,刘芳建议,“如果孩子还有一定的自控力,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限制使用手机的时间,让每日的安排更加充实。但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我们会建议家长给孩子找一个安全的环境,减少使用手机的量,慢慢戒掉手机瘾,以免引发情绪冲动、过度反应或极端行为。”

此外,症状较轻的孩子可以接受门诊治疗,如行为矫正、家庭治疗、物理治疗等。如果孩子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要住院治疗。如果出现情绪问题,也可以服用改善情绪的药物。“需要提醒的是,从医学角度来看,网瘾已经归类为一种疾病,并有既定的诊断标准。如果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不要贸然戒网。”

2020年6月28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门诊正式挂牌成立,并于同年7月1日起接受预约就诊。这是四川省首次专门针对成瘾性疾病开设的门诊,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此类门诊的医院之一。这也意味着,四川居民面对成瘾性疾病时,有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治疗机构。

记者:刘科俊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 电话直呼

    • 19113215764
    • 1911321576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