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时间:2024-07-03 11:05 □熊丙奇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回复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抑郁防治措施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将抑郁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 去年,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有关要求,加大抑郁防治力度,鼓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探索开展抑郁防治特色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探索开展抑郁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高中、大学将抑郁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范围,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也就是说,教育部复函中提到的青少年抑郁防治措施,早在去年就作为工作要求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学校。那么,需要问的是,这些措施落实得怎么样?重视青少年抑郁防治,不能只是出现问题时才表态,停留在文件和工作方案上,而是需要建立真正重视的长效机制。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抑郁呈现日益严重化、年轻化趋势,患抑郁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度还较低,缺乏防治知识和积极就医意识,部分患者及家属仍对自己的患病感到羞耻。本案中,有的学生由于及时发现,及早就诊、辅导、干??预、治疗而康复,而有的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理常识和科学知识而错过了危机干预,导致悲剧发生。显然,如果能积极加强抑郁的筛查,那么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治疗。 将抑郁筛查纳入学生体检有两大重要意义:一是可以向青少年普及心理学,让青少年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据报道,2019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在微博发起了一项关于大学生抑郁的调查,在30多万的投票中,超过两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严重的抑郁倾向。但这只是学生的自我认识,缺乏科学依据。如果缺乏科学认知,有的学生不会认真对待抑郁,而有的学生则会因为怀疑自己患有抑郁而产生困扰,加重心理负担。 第二,对筛查后需要特别关注的,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干预。“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辅导心理问题,要对症下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倾向于把心理问题看作思想道德问题。比如,学生出现抑郁倾向,家长就会批评他们学习不积极、学习动力不足、意志不坚定等。筛查抑郁可以促使学校和家庭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 在筛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是如何保护学生的隐私。鉴于社会对心理问题的普遍偏见,以及健康问题属于隐私范畴,需要强调对有心理问题、抑郁学生的隐私保护,不能因为隐私泄露而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不应作为综合素质评估的一部分,从而导致学生不配合筛查。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咨询与指导。对于已经出现严重抑郁的学生,需要专业的医疗救治与抢救;对于常见的心理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专业心理教师的作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今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通知还明确,每所中小学要配备至少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等院校要按照不低于1:4000的师生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所学校至少配备2名。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有的中小学根本没有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有的甚至身兼数职。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讲就是“育人”,但目前不少中小学存在应试教育倾向,“只育成绩不育人”,对心理健康关注不够。有的学校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不仅不注重辅导,甚至不断制造心理问题。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学业压力、升学压力以及因学业和高等教育引发的师生矛盾、亲子矛盾等。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不仅要及时疏导治疗,更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源,构建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 (作者为著名教育学者)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