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校园霸凌心理咨询|校园霸凌行为的研究:方式、现状与应对策略时间:2024-07-13 11:14 概括: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知识的获得、品德的培养、人格的形成都与其息息相关,正是这样一个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生活的地方,如果它不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经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愉快开朗的交友经历,反而压制、排斥、侮辱他们,他们就会时刻感到恐惧、羞辱、怨恨。这对于个体的成长会是何等的灾难,对他们的一生又会产生何等大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十分重要,了解校园欺凌行为的手段和现状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对校园欺凌的研究认为,校园欺凌行为不同于攻击性行为和暴力行为,它在欺凌的对象是固定的,存在着力量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强者欺凌弱者和大者欺凌小者)。 本研究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学生)个体或群体在学校及周边地区对他人实施故意、持续的身体或心理攻击,造成他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伤害的行为。本研究在查阅中外文献、对校园欺凌进行操作性定义的基础上,发放开放式问卷,参考相关校园欺凌测量问卷,构建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转移性欺凌、网络欺凌五个维度,编制了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初次问卷。初次问卷调查了320名中学生,并进行了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形成重测问卷。重测问卷调查了500名中学生,再次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共21个问题,5个维度。正式问卷调查了1000名中学生。 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83。相关矩阵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问卷结构符合量表编制的基本要求。内容效度显示项目设计优秀,且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探讨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a)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总体偏低;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各个维度和总分上都显著高于女生;中学生的欺凌行为在籍贯、是否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类型等方面均不存在差异; 中学生欺凌行为在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显著高于高年级,且在一二年级最为明显。(ii)中学生欺凌行为与道德推脱维度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共情维度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道德推脱与共情量表中的想象力和共情关怀呈显著负相关。(iii)道德推脱在共情与校园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解释总效应的38.71%。 展开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