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考压力心理咨询|成都 49 中林姓学生跳楼自杀,心理学知识普及或可挽救更多生命

作者: 成都心理咨询 2024-10-01 11:06

01.

 

近日,成都四十九中一名林姓学生跳楼自杀事件成为新闻热点。当我看到相关报道时,在为死者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相关心理知识尚未普及而感到遗憾。

 

因为很多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有一些症状,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如果我们的家长、老师、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也许我们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

 

据媒体报道:5月9日19时08分,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成都市四十九中学有人从楼上坠落。

 

成都市成华区公安局跳灯河派出所、刑警大队立即派出警力赶赴现场处置。在学校实验楼和体育馆之间的人行道上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在尸体北面的绿化带中发现了一副眼镜。尸体右臂上有一把美工刀。

 

成都市四十九中对外交流中心主任唐晓琳告诉记者,晓琳是四十九中(枫林校区)大二的住宿生。他学习成绩优秀,有望参加第一梯队的高考。

 

事发至今,小林的父母仍然无法面对儿子去世的事实。

 

“上周末我去接孩子,他主动告诉我他考试没考好,我问他为什么考试没考好,他说他没有好好休息吧,其实他都可以做,让我做就行了,这不是高考,他会考得很好的。”小林的母亲卢女士哭着告诉记者。她告诉小琳,她妈妈相信你,不会给你压力。

 

“事故发生当天,我和孩子商量暑假去哪里旅游,放学时孩子微笑着跟我说‘再见’,为什么就在两个多小时后就发生了事故。”

 

卢女士说,孩子成绩不错,性格开朗。他通常住在学校。当她周末带他回家时,他通常有说有笑。孩子对于学习也很有信心,有自己的计划。此前他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新华社)

 

我们可以理解小林父母的悲痛。他们可能永远无法接受儿子去世的现实。在他们眼里,儿子是那么阳光、那么优秀。两个小时前他甚至还笑着和他们告别了。两个小时后,他和儿子永远分开了。

 

人生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礼物。尤其是对于小林的父母来说,孩子如此果断离世的痛苦可能是他们一生都难以克服的。

 

我们在对小林的去世表示哀悼的同时,或许也应该思考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也许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拯救更多年轻的生命!

 

02.

 

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多年,对自杀等极端行为有一定的了解。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对自杀的一些看法:

 

1.自杀行为一般都有诱发因素

 

自杀是一种极其暴力的行为,可能对您自己、家人和朋友造成严重伤害。因此,一个人很难做出自杀的决定。因此,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有出现一些比较强烈的诱发因素时,才会做出自杀的艰难决定。

 

例如,因长期心理或身体疾病而产生的绝望、无助的想法;案发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冲突;短时间内多重应力的积累等。

 

成都学业压力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学咨询师培训_成都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怎么样

 

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说,来自父母的压力、学习的压力、情绪的压力是产生自杀念头的主要诱因。

 

2.任何自杀行为都有先兆

 

一个人的性格在正常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来说,除非有重大事件,否则不会轻易改变。当一个人有自杀倾向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

 

例如,一个平时性格急躁易怒的人可能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变得脾气好起来。或许那是因为他已经做出了自杀的决定,不想再去关心以前关心的事情了。

 

或者,如果一个人平时受不了一点压力,但遇到大挫折时却完全没有反应,甚至试图去安慰别人,我们就应该小心了。

 

另外,某个人通常性格很随和,与每个人都相处得很好。突然有一天,我因为一件小事和亲戚发生了争吵。他的这种改变,大概是希望亲人在他自杀后,不要因为愤怒而太伤心。

 

当一个人经历了大事后表现过于异常时,作为亲戚或者朋友,一定要多加留意。

 

3、人自杀前,会不自觉地发出求救信号。

 

在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求生欲望。因此,当一个人决定自杀时,他或她不会立即采取行动。

 

事实上,他们往往会无意中发出许多求救信号。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解读这些信号,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拯救那些年轻的生命。

 

他们常常说自己一事无成、完全没有希望、或者“对生活感到绝望”。总是说这样的语言,意味着他心情沮丧,失去了信心。

 

今年5月,小林用自己的QQ账号转发给好友的聊天记录中包含自嘲言论,表现出自我否定和担忧。

 

心情突然轻松平静,有种“一切都过去了”的感觉。这些人通常情绪沮丧,表现出明显的烦躁和不安。但做出自杀决定后,他却变得冷静,让周围的人误以为他“想好了”。这是小林与母亲交流时,用的过于平静的话语。

 

据小林妈妈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上周末我去接孩子,孩子主动告诉我他考试没考好,我问他为什么没有考好”考试考得好,他说自己休息不够,其实所有的题他都能做,而且他还向我保证这不是高考,他会在高考中考得好。考试。 ”

 

和别人谈论自杀的方法,甚至开一些关于自杀的笑话。比如“哪种方法比较不痛苦”、“我死了大家都会没事”等。写一封遗书或者类似的文字。除了遗书外,日记和博客中也可能会提到有关死亡的话题。

 

去年6月,小林和朋友在QQ聊天中写道,“日日思念49中楼,一跃解万千愁”。

 

穿一些特别的衣服,或者做一些特别的事情。例如,你突然喜欢穿红色或非常不同的衣服,或者做一些你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比如,日前,海南三亚一女子写下遗书,身穿红衣在阳台上跳舞,随后坠楼身亡。

 

暗示性地说,“我的痛苦很快就会结束。”这往往意味着对方心情复杂,希望寻求帮助或解决办法。

 

一个人躲起来,不想见任何人。他们可能会避开朋友或亲戚,自己找个地方离开。

 

成都学业压力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学咨询师培训_成都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怎么样

 

放弃你的贵重物品。为了安排自己的葬礼,他们可能会把自己关心的东西托付给别人,比如宠物、收藏品等,一一交给别人。

 

向你的朋友和家人说再见。你可能会和许久未联系的老同学一一见面,说一些诸如“下次可能没有机会见到你”之类的话。

 

4、外表阳光、性格善良的人往往更容易患微笑抑郁。

 

许多人从负面角度谈论抑郁。然而,并非所有抑郁都是自杀性的。在各种类型的抑郁症中,有一种叫做“微笑抑郁”,其自杀率最高。

 

这类患者常常刻意隐藏自己的情绪,强颜欢笑,以维持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当他们承受的压力大到无法承受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就会很大,情绪就会失衡。他们可能会从一个极其自信的人变成一个自尊心很低的人,甚至可能会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微笑抑郁”多发生在地位高、学识高、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身上。男性多于女性。他们要么是机关高官,要么是企业老板,要么是高级技术人员。类人生物在社会上给人的印象是他们可以掌控一切,无所不能,行为举止非常强大,他们的能力似乎是不容置疑的。

 

比如2013年自杀的张国荣和2016年自杀的演员乔任梁就是典型的微笑抑郁症患者。

 

然而事实是,这些人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迷茫、苦恼、无助、悲伤,只是为了维护自己“能”、“强”的“面子”,不愿意与别人倾诉关于这些负面情绪。内心深处不断积聚着痛苦、压抑、悲伤和悲伤。

 

因此,他们被诊断为抑郁的可能性较小,不愿意向外界或专业心理咨询寻求帮助,更有可能采取自杀等极端行为。

 

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被家人认为是听话、懂事、乖巧的。比如小林,在父母眼中就是这样。

 

然而,过于在意别人的感受,却让自己忽视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内心的压力无处释放。当积累到极致时,就会以自杀的形式释放出来。

 

特别麻烦的是,这一类型的人不想表现出自己的脆弱,所以在心理测试时他们会故意做出不真实的选择,以展示自己的力量和优秀。因此,即使学校或单位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也很难发现他们实际上患有微笑抑郁。

 

5、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否密切?

 

既然微笑抑郁很难被发现,那么有没有办法提前发现并帮助孩子呢?

 

当然不是!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必须依靠更多与孩子的沟通来发现孩子的问题。如果孩子对自己要求太高,甚至有完美主义倾向,不允许自己表现出任何脆弱的迹象,就要引起重视。

 

我在咨询抑郁患者时有一个体会,抑郁症患者普遍道德感过高,即弗洛伊德的“超我”太强。因此,他们经常攻击自己。

 

“超我”过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经常用指责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会逐渐形成一个观念:“如果我做不好这件事,我就不值得父母的爱!”

 

结果,这些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常常出现问题。他们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不是很紧密,他们不容易向父母表达内心的感受。我很少向父母倾诉我的烦恼和痛苦。

 

成都学业压力心理咨询_成都心理学咨询师培训_成都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怎么样

 

当一个人有自杀行为时,他或她很少只考虑自己的痛苦。他们肯定会考虑其他人是否会因为自己的自杀而受苦。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自杀会给他们关心的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时,他们通常很难做出自杀的决定。

 

最可怕的是,从小被父母批评太多的人,会认为父母死了会过得更好。

 

比如,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如果不是你,我早就离婚了”、“都是因为你,我这辈子才这么倒霉”等等,使得孩子们认为他们是世界的拖累。也许死亡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解脱。

 

因此,当我与抑郁来访者交流时,我通常会优先判断这个人是否有无法割舍的亲情、友情或爱情。如果是这样的话,自杀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0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减少自杀等悲剧发生的经验和方法:

 

1、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

 

父母可以和孩子成为朋友,与孩子平等对话,尽量不指责地教育孩子。孩子和父母有稳定的情感联系,可以让孩子长大后拥有更稳定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将来更容易取得成功。

 

2.学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定期测试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发现迹象,请尽快采取行动。同时,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在出现问题时敢于、愿意向老师或他人寻求帮助。

 

3.老师和家长要定期与学生的朋友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

 

当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厌世、自杀等信号时,必须尽早发现并处理。

 

4、对于那些看似没有心理问题的好孩子,学校和家长也应该与孩子进行定期、深入的沟通

 

需要认真对待的不仅仅是被诊断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定期跟踪观察孩子的交友、学习、生活等,看看是否有异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心理老师应及时干预。情况严重的话,应该请更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我们相信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悲剧的发生。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一定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任重而道远!关爱身边每一位亲人,请将您认为对您的朋友有价值的文章传播出去!

 

最近的课程

 

大家好!由于公众号平台近期更改了推送规则,为了保证我们更新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被大家看到,请阅读文章后点击“点赞”和“查看”,或者直接给我们公众号设置星标!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