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咨询 老有所养所有街道建有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适度提高社会支持类居家照护政策待遇标准时间:2024-05-09 11:02 1月13日,小布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成都市民政局等15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成都市居家社区养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 《方案》将着力解决成都市家庭和社区老年人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问题,统筹政府、家庭、社会资源,系统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养、老有所养”。和医疗保健。” 建设“老有所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五个重点领域。 晚年有事可照料 各街道均设有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适当提高社会支持居家养老政策待遇标准 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 成都市将在街道层面建设枢纽型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普惠优质的日间照料、全程照料、医疗照护、膳食补助和居家服务。 对敬老院、疗养院、痴呆症护理院、临终关怀院等功能性社区养老院给予建设和运营补贴政策。 两年内,对全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改造升级,为辖区特需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康复保健、文化娱乐、心理安慰等基本养老服务。 根据社区老年人口分布和“上门”养老的实际需求,完善老年人膳食补助站、居家服务站、养老服务咨询站等养老服务站。 2022年,完善养老服务和养老设施补贴政策,建设35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到2025年,全市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养老院护理床位比例达到70%。 提高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护理能力 成都市将为经济困难、有护理需求的老年家庭建设居家养老床位,让失能、半失能老人在熟悉的居家环境中享受专业的护理服务。 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适度提高社会保障居家养老政策待遇标准,引导更多专业机构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到2022年,建立统一的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标准,建设居家养老床位不少于5000张。 到2025年,建成居家养老床位不少于7000张,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持续稳定增长。 保障特需老人居家安全 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在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前提下,成都将对特困老年人家庭实现低保、低保等老年友好型改造,以及有特殊计划生育需求的人。 2022年,资助5000户愿意独居的空巢老人家庭安装家庭安全监控设备,推动现有住宅独立安装电梯1500部。 到2025年,推动现有住宅独立安装电梯4500部,完善家庭和社区养老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参保人员周探视率100%。 时不时学习一下 各乡镇(街道)均设有老年教育学校 建立成都老年人才库 实施高级教育拓展培训计划 成都市将逐步完善市级老年开放大学、区(市)县老年开放大学分校、镇(街道)老年学校、村(社区)老年开放大学四级教育体系老人学习要点。 2022年制定发布《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建设指导标准》,区(市)县开放大学老年分支机构将实现全覆盖。 到2025年,10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教育学校,60%的村(社区)建有老年学习点,参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0%以上人口。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 成都市将支持民间资本或个人兴办老年大学,鼓励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利用闲置时间开展老年教育。 联合医院、银行、媒体、通讯部门等多方成立城市老年开放教育联盟,创新建立成都市老年人才库,支持老年人服务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 2022年出台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实施办法。到2025年,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成都将新建多单位举办不少于20所老年大学,新增学位5万个,老年人才储备不少于1000人。 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 成都还将创新老年教育形式,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惠及老年人的智能科技应用培训,依托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我教爷爷奶奶用手机” ”亲子活动让老人愿意使用、懂得使用。 ,享受使用智能技术。 2022年,印发《关于开展老年智能科技日常应用普及推广行动的通知》,组织专业教师和志愿者制作课程包,鼓励企业提供“养老”相关应用模式”、“长者模式”、“亲友支付”等功能,将互联网应用的适龄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 到2025年,老年人享受的智能化服务水平显着提升,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年老需要医疗 设计家庭医生合约服务套餐 区(市)、县内至少1家医疗机构 提供居家医疗服务 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成都市将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加强家庭医生对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 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 到2022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立率达到90%,各区(市)县选择至少1家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为重点群体老年患者提供家庭医疗服务。 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2%,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室比例不低于60%。 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成都市将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合署或毗邻,并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为养老机构留出空间托管或内设医疗机构。 2022年,医养结合服务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基本完善。 到2025年,医养结合相关制度、标准、规范更加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医疗保险结算制度更加科学。 创建老年友好型医疗机构 围绕“老年友善文化、老年友善管理、老年友善服务、老年友善环境”四个方面,优化老年人就医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到2022年,全市80%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敬老院和基层卫生机构为老年友好型医疗机构。 到2025年,全市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敬老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实现老年友好。 医疗机构比例达到85%以上。 年纪大了,做点好事 年轻的老年人照顾年长的老年人并自愿互相帮助 鼓励年轻、健康、有能力的人 老人们继续工作 搭建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 成都市将开展低龄老人看护社区老人志愿互助活动,鼓励独居、空巢老人走出家门,积极融入各类兴趣组织。 重点依托老年体协开展老年友好体育活动,城市社区每年举办不少于一场老年体育活动。 开展“白银时代行动”,发动基层老年协会、老年体育协会、相关工作委员会等组织,为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五老”参与服务社会搭建平台。 2022年,新组建23支老年志愿服务队,年度活动参与人数不少于1000人。 到2025年,新增老年兴趣组织300个以上,各区(市)县新增老年志愿服务品牌3个以上,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水平显着提升。 开发老年人人力资源 成都将积极打造老年人才市场,促进老年人与用人单位供需对接,加强“银发人才”创新创业服务。 支持用人单位设置适合老年人的岗位和灵活工作制度,鼓励更多年轻、健康、有能力的老年人继续就业。 2022年,向社会发布急需就业岗位清单,为有意愿就业的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 到2025年,积极老龄观更加深入人心,形成各类老年人才持续发光发热的机制。 深化互助养老“时间银行”试点 成都将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建立全市时间货币存储、兑换、捐赠信息系统,推出全市时间银行“存兑”功能,推动形成全市时间货币存储、兑换、捐赠信息系统。 “年轻人省时间,老年人享受服务”的互助制度,打造养老新模式。 2022年,区(市)县“时间银行”试点实现全覆盖。 到2025年,“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更加完善。 晚年玩得开心 健康养老旅游产品分类开发 逐步认识到景区对老年人的吸引力 免费入场或半价折扣 完善养老保障政策 成都市要逐步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全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对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对老年人免费或半价优惠。老年人。 2022年,发布成都市老年免费优惠景点和公共运动场所名录,完善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无障碍设施。 到2025年,老年人扶持政策更加丰富,老年文化娱乐服务蓬勃发展。 为老年人打造幸福服务场景 成都市将突出城乡社区日托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老年活动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公益属性,引导老年社会工作组织定期开展符合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服务和活动。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 充分发挥医疗、生态等资源优势,依托各景区、度假区,分类开发健康养老旅游产品,打造复合型、多功能的康养基地。 2022年,启动“运动健康老年之家”建设,新建适合老年人的绿道健身空间和社区运动角共200个; 举办24场“成都老年俱乐部”活动。 到2025年,计划建设500个健康养老基地。 完善老年人精神关怀服务体系 在老年人精神关怀服务方面,成都市将依托市社会工作支持中心和区(市)县社会工作服务站,成立“老年人心理援助服务队”,指导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组建老年人心理护理志愿服务队。 2022年,组建市、区两级专业老年人心理援助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开发“银龄典藏”等特色课程包。 到2025年,老年人心理服务机构和网络更加完善,心理咨询、情感咨询、应急干预等服务全面覆盖社区。 成都商报-成都报记者 邓文波 成都出版社编辑|古月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