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网瘾心理咨询|戒网瘾学校揭秘:素质班与文化班的差异及课程安排时间:2024-06-25 11:12 日常的 我从周三到周日都待在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 这里分两个班可以插班,分别是文化班和优质班。我被分在了优质班,这个班的学生人数大概是文化班的五倍。优质班主要是培训,在里面至少三个月,表现好,得到教员认可的学生就有机会从优质班转入文化班。顾名思义,文化班要学习普通学校学习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校只开设初一到初三的课程)。文化班不和优质班一起培训,他们(文化班的学生)很早去教室,很晚才回宿舍,除了早晚的时间,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见到他们。 图为网络成瘾治疗学校的课程安排 我们不被允许和男生有任何接触,所以大多数时候我只能远远地看着男生们的动静,如果我不刻意提及,那么我记录的就是女生优质班的情况。 日常生活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大家一听到教官的哨声就起床,匆匆穿上统一的衣服,头发凌乱的赶到楼道里集合报到。教官清点人数后,大家就回去洗漱整理。七点钟,我们到食堂吃早餐。早餐有粥、包子、馒头,吃完早餐就是晨读,有时候教官会利用这个时间对我们进行教育。之后就开始晨练,中间可能会有心理健康操。一般来说中午会有午休,当然下午也会有训练,一直到晚上六点吃晚饭,吃完饭再回宿舍。新生早上和下午都要训练,老生有时也会安排在训练期间去上课。晚饭后的时间就稍微宽松一点,安排也不一定。 有时要练习做被子,有时要背诵,有时中间学校会安排一些活动。但不管怎样,洗漱完毕后,教官都会做个总结,如果教官觉得我们当天表现不好,就会受到惩罚,惩罚完才能睡觉。 这样的生活和官网上的“课程表”上写的有些不一样。比如,我们没有周六早上的心理小组辅导,没有写体验报告,也没有每晚看新闻。大一和大四的安排也有一定的区别。作为大一的我,没法和学长们一起参加上午的课程,所以他们有没有写信回家,有没有看书,有没有进行过个人辅导(这些都是“课程表”上的内容),我无从考证。但晚上,我们大一和大四都是在一起的,没有写信回家,也没有看书。不过,大部分时间,我们还是按照“课程表”上的安排来。比如:周三晚上看电影,周六下午做题活动,某天晚上给当月过生日的同学办生日会。 正如官网所说,这里是全封闭、军事化风格,所以被子必须叠成豆腐块,床单必须整理得没有褶皱。客房清洁每天都会有人检查,每节课都会有人打分。我只见过不刷牙洗脸的,没见过不叠被子、不打理床单的。这些死板的任务一直被严格执行。但尽管如此,内部也不一定很干净:一眼望去,床铺摆放整齐,棱角分明,内部几乎一尘不染。但没有人会打扫那些不需要打扫或者看不到、摸不到的地方。垃圾桶一周才打扫一次(一般没有垃圾袋),所以垃圾桶壁上总会粘满纸张和垃圾。厕所平日不用检查,总有一股没有驱蚊剂的公共卫生间的味道。 伙食和校园环境跟普通学校没太大区别,只是卫生间比较简陋。卫生间是由公共卫生间改建的,卫生间最里面的墙上有一根横着的水管,上面接着五个水龙头,水龙头开到腰部高度,洗漱要蹲着。因为只有五个水龙头,所以只能晚上洗澡,而晚上的洗漱时间只有半个小时,所以大家要轮流使用水龙头。卫生间位于宿舍楼道的一角,没有可以关的门,也没有浴帘。洗漱时间,教官是不会在女生宿舍逗留的。 这里的活动还挺多的,每周都有看电影、文体活动,每月都有生日会,每两个月都有家长会。 教师和学生 这些孩子被送到这里的原因各有不同,在父母眼中,他们都有着严重而又怪异的问题,他们进来的方式也十分怪异,有的被绑架,有的被欺骗,但不管哪种方式,没有一个人是自愿来的。 目前,最小的孩子11岁,最大的22岁(但官网上写明他们不招收18岁以上的学生),全部是男孩。他们之前收过的最小的男孩才9岁。大部分学生玩《英雄联盟》之类的游戏,但是否是社会所说的“网瘾”,还有待考证。谈过恋爱的也不在少数,有的还去过酒吧、打架、逃课、通宵不归。至于有多少人做了什么、占比多少,我不知道。但有一部分人就是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和过时的观念,产生了叛逆心理,和父母关系不好,父母管教不力,就把他们送进来了。 通常她们更喜欢聊聊看过的电视剧、剧中发生的事情,有时也会聊聊玩过的游戏、男朋友、过往的经历。但后者的话题一般都是在比较隐蔽的环境下,和比较熟悉的人聊,因为谈及过往的“光辉事迹”是被禁止的。 刚进来的新生,无论做什么,都会有至少一个人陪伴。新生永远会被安排在队列的中间,不会睡在靠门的床上,也不会坐在靠近门的地方,哪怕只是往门口看一秒,也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和紧张。新生之间不准交流,坐在一起也经常会被隔开……学校会做出这些限制,就是为了防止新生私奔。新生总会问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但学长会让新生不要去想这个问题,并劝告他们:如果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这里听话,改掉坏习惯,老师、教官觉得你变成了更好的人,你就可以回家了。他们总是强调这句话:别想着离开。 网络成瘾治疗学校视频截图 还有第二次进来的学生,他们把这种行为叫做“回头客”。我来的第一天,也有一个孩子是第二次被送进来的,但她的父母只是想让她回心转意。那几天,她从不和我们一起训练,只是写了很多检讨书,几天后又被接回来了。这是其中一种情况。还有一批孩子真的是第二次被送进来的,会在这里呆几个月,和其他学生一起训练。偶尔会有离开学校的老学生回来给她的老朋友分发零食和饮料。 他们家境很普通,用的洗发水沐浴露都是大众品牌,大瓶装,价格实惠,送的衣服也有农村的感觉。当时有个女孩因为家里有两个癌症病人??,实在没钱让她住,就离开了学校。这个学校的学费三个月1.9万,半年2.7万。一年或更长的学费我没问,但住得越久,平均费用越便宜。这几万块钱几乎涵盖了学费、食宿、管理费等所有费用。刚进来的一套装备(床上用品、洗漱用品、迷彩服等)的费用,不包含在学费里,衣服(迷彩服里面加的保暖服和内衣)和消耗品(洗发水沐浴露等)需要自己买。 大多数家长会给孩子寄零食、水果等,一年大概要花4-5万元,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个花费非常昂贵。 老师都很年轻,二十多岁,像刚毕业的学生。我从来没问过他们是哪个学院毕业的,上过什么学校,学的什么专业。心理咨询和老师一样年轻,十多个指导老师,二十几岁或三十几岁。师生关系似乎还算融洽。指导老师每天都和学生接触;老师工作之外(上课、晚上陪学生等)很少和学生在一起;心理咨询每隔十来天左右给学生做心理咨询。我看到他们最喜欢和心理咨询聊天,轮到他们接受心理咨询时,立刻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鹿,向心理咨询跑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对某件事不满意,就会被指导老师训斥一顿,但有的学生不管指导老师怎么无理取闹,都会一笑了之。 学生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就像一个小社会。怎么形容呢?并没有外界描述的那么恐怖。他们不会随意打骂学生,也不会对学生做出一些惨无人道的事情(至少对女生是这样的)。在我看来,无论是老师、教官还是学生,都只是普通人而已。 他们是否真的成为了老师、导师、家长期望他们成为的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文/陈云懿,图/伟恒) 相关文章链接: 关于作者 16 岁的先锋女孩陈云依依在先锋学校学习了两年,她之所以来先锋学校,是因为先锋学校称其为中国版的 。(当然先锋学校和 是有区别的,先锋学校在理念上借鉴了 ,但做法并不完全一样。)依依热爱思考和写作,自学了两年德语,对心理学和教育学非常感兴趣。曾是先锋学校众筹咖啡馆的主要执行人之一,擅长烘焙,还跑过全程女子马拉松。邮箱地址是,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和依依交流。 关于先锋教育 成都先锋教育学校是一所小型私立个性化教育机构。学校以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合作(Good、Life-long、and)“五大技能”为教育目标,采用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学生自主、导师制等个性化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调动好奇心进行主动学习,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去探索和面对现实和未来的生活。10年来,这所小型学校已有300多名学生被美国前100名大学录取。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