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咨询|校园霸凌事件频发,父母如何保护孩子?林紫机构为您解答时间:2024-07-19 11:09 近期,国内外多起“校园霸凌”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 如今,邯郸校园霸凌案有了新进展,作为家长,我们都需要花些时间去思考和学习: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孩子?如何识别霸凌行为?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2019年,林子心理机构创始人林子女士接受《首读》采访,受邀为近十万家长讲解应对校园欺凌的心理应对方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相关重要资讯,更好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林子研究所将在定期举办的“家长心理沙龙”中,特别举办线下活动(详情请添加文末小助手微信),同时,我们也在下面转载了原文采访,供大家抢先阅读。 生活并不容易。无论何时,我希望你和你的孩子能够相信:你们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路还很长,我们会一起走下去。 (图片说明:2019年,林子老师还就“面对校园霸凌,如何帮助孩子”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在活动最后,有小朋友主动拥抱林老师并拍下珍贵的合影。活动承办单位:成都市金牛区精神文明办公室。) 原来的: 面对校园霸凌,家长常常误区“就是小朋友打架而已,有那么严重吗?”不断发生的悲剧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校园霸凌不是小题大做,“玩闹”就是这么简单! 01 面对欺凌,父母是孩子最可靠的保护伞 近年来,类似的新闻频繁进入我们的视野:有的孩子被同学殴打致死;有的孩子因受到同学的嘲笑、诽谤而自杀;还有的孩子不堪忍受屈辱进行反抗,却成了杀人凶手…… 令人震惊的事件背后,是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数据: 2015年6月,中国日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002名受访者中,73.3%的人表示曾经遭受过校园欺凌; 2017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院受理涉嫌校园欺凌、暴力犯罪案件批准逮捕1881件; 2017年《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中部地区学生校园欺凌发生率为46.23%,其中言语欺凌占23.3%…… 对于家长来说,这些数据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对孩子身心安全的一次次警报,以及难以防范的威胁。 我的一位访客说道: “每次看到类似的新闻报道,我就浑身发抖,恨不得赶紧冲到学校看看孩子是否安全。然后一整夜都睡不着觉,想着要是孩子被欺负了,该怎么办?” 十多年前,林子心理研究所接受美国领事馆的邀请,联合举办了中美心理学家关于“校园欺凌”的交流会,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当时,欺凌在中国还是一个尚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十余年后,“校园欺凌”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北京、广东、天津等地相继出台了各类针对校园欺凌的治理方案和规定,一些学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开展各类预防教育活动。 我们看到全社会都在不断努力,但依然无法杜绝欺凌事件的发生。作为家长,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与其害怕、担忧,或者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暴力报复,不如积极行动起来,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欺凌事件发生前进行预防,在欺凌事件发生后给予孩子最有力的保护,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重建内心的安全感,让孩子变得更坚强,让他们远离伤害。 02 别掉以轻心!这些都是欺凌! 正确的做法是,先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哪些现象构成欺凌,避免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严重伤害: “霸凌”一词源于台湾,是英文“Bully”的音译,指欺凌弱者的恶霸。国际上对校园霸凌的定义是:学生遭遇一种或多种由学生主导的欺凌或骚扰的情况,导致其身体或精神受到严重伤害。 一般来说,校园欺凌有四种形式:言语欺凌、身体欺凌、社交欺凌和网络欺凌。 言语欺凌 指用残酷、粗鲁、霸凌的言语不断侮辱、威胁、评论他人,包括某人的相貌、种族、身体缺陷等。例如2014年,俄罗斯一名六年级女生被指控霸凌。他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但因为同学嘲笑他太胖而跳楼自杀。 身体欺凌 指具有强烈攻击性的身体威胁,包括打、踢、推、禁锢、以不必要和不适当的方式触摸等。例如,2015年,安徽一名小学生被同学强迫吃粪便,2016年,温州一名小学生被同学强迫吃粪便。女生被强迫脱掉衣服等。 社会欺凌 指排斥或故意阻止某人加入某个团体或成为某个团体的一部分。例如,我的一个中学生因为长期被同学孤立而患上了抑郁,而另一个成年男子,虽然事业有成,但她从来不敢参加同学聚会,因为“我还是怕他们会说:‘别跟他玩了!’” 网络欺凌 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传播侮辱性语言、谎言和谣言,内容涉及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直接或间接针对儿童。比如,我曾经遇到过两个家长互相吼叫,说“你们为什么在朋友圈和班级群里诽谤我儿子是精神病患者?!” 请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因为:在我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中,我接诊过太多被欺凌到想要自杀的孩子,而他们的父母不仅不知情,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真的在欺凌。听到自己感受的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是: “不可能?我觉得他是想用自杀来威胁我们。”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就很痛。所以这五年来,我越来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家长心理教育、家庭心理养成上,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学点心理学,避免发生更大的伤害和遗憾。 03 如何判断你的孩子是否被欺负? 了解了校园欺凌的定义之后,家长接下来必须要学习的就是:如何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受到了欺凌。 这往往很令人头疼,也让很多爱孩子的父母抓狂,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越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就越不愿意交谈。 其实,不是孩子真的不想说话,而是家长提问的方式和情绪反应堵住了孩子的嘴巴。要想打开孩子的嘴巴,首先要打开孩子的心。具体来说,家长要做到的有: 多花点时间陪伴亲人,少批评 如果孩子感觉不到父母时刻“站在自己身边”,就会缺乏安全感,不相信父母会真心倾听自己、帮助自己。因此,要了解孩子是否安全,需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父母的安全。在每一个小细节中与孩子建立紧密的联系和信任。 温和但具体地询问 很多家长跟孩子的沟通就像审问一样,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我,只是想知道我做错了什么、犯了什么错误,好教训我一下!” 要打消孩子的顾虑,家长不仅要从内心深处调整自己提问的动机,还要学会问一些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的具体问题,比如: “你们班谁的脾气最差?有没有哪个同学让大家都很怕?他做了什么让大家都这么怕他?” 相比直接问“有人欺负你吗?”,问这个问题更有可能让孩子开口,也能帮助你了解孩子可能遇到的情况。 保持情绪稳定,坚决行动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被欺负了,即便你非常愤怒,你也要学会在孩子面前保持冷静,因为你过度的情绪反应会吓到孩子,孩子就会在心里偷偷想:“我再也不会告诉他们了。” 冷静不是无动于衷,相反,你应该冷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 “爸爸妈妈很心疼,也很生气,这不是你的错,我们永远站在你身边,保护你!” 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被拥抱的力量。 接下来,家长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单独与老师见面,说明情况,然后与老师一起与欺凌者的父母见面。第一次见面必须取得实际效果,让孩子感到告诉爸爸妈妈真相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且没用,家长真的可以保护自己。 我要提醒大家,有些家长太爱孩子,在孩子日常交往中,一点小矛盾就会大吵大闹,结果孩子越来越被朋友嘲笑、疏远,当欺凌发生时,孩子也不愿意告诉父母。 仔细观察并体会感受 家长除了要学会倾听和沟通,还要学会观察和了解孩子身心的变化。比如,孩子被欺负后,可能会表现出食欲不振、做噩梦、颤抖蜷缩、沉默、排斥、易怒、敏感、容易受惊吓、自残、不愿意上学等。这时候,如果简单粗暴地训斥、强迫孩子上学,可能会把孩子逼入绝境。 04 先保护孩子,帮他重建安全感 一旦父母确定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他们必须要学会的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帮助他重建安全感。 安全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容易被欺负,甚至可能成为欺负他人的人。 十多年前上海电视台采访过我,讲到美国校园枪击案和上海袭警事件,这两起案件的肇事者都曾遭受过欺凌。作为家长,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很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远离欺凌、更加安全的身心环境。 具体来说: 反复告诉你的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被欺负的孩子内心充满自卑和恐惧,无法接受自己。如果家长再加重语气说“谁叫你这么胆小!谁叫你不听话!谁叫你捣蛋!XXX怎么没被欺负过?!”这样的话,孩子就真的走投无路了。 教孩子保护自己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告诉孩子再次面对欺凌时的七个要点: 1)看着对方的眼睛并大声告诉他“不!” 2)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 3)当你无法逃跑的时候,先想办法保护自己。 4)尽快告诉老师或值得信赖的长辈。寻求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 5)永远不要和欺负你的人一起去任何私人场所,包括厕所。 6)与值得信赖的伙伴在一起,一起旅行。 7)寻找新朋友。 这七点可以和孩子反复练习,尤其是第七点,无论是否发生欺凌,每个家长都需要特别注意。多带孩子和其他同学、家人交往,教会他们有效的社交技巧。建立他们人际沟通信心的方法,最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给他们勇气和资源来应对欺凌的威胁。 为儿童提供专业心理咨询 校园欺凌造成的心理创伤,若不及时处理,将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如果只是简单的告诉孩子“要坚强”,会让孩子陷入更大的恐惧、孤独、无助甚至抑郁。相反,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陪伴孩子一起面对创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会得到加强。安全感是可以慢慢重建的。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