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早恋问题心理咨询|四川师范大学性教育神题引热议,中国学校性教育何去何从?

作者: 成都心理咨询 2024-08-02 11:05

中国青年网武汉1月29日电(记者 胡金平)近日,四川师范大学举行《大学生性健康与性文明》课程期末考试。期末考试的题目是一道20分的开放式问答题,题目是“如何看待大学生勾搭性行为现象?”这道题目一经媒体曝光,立即引发舆论热议。有批评的,有围观的,当然也有赞许的声音。经过舆论的发酵,这道“勾搭性行为”题目,已经成为现代中国教育的一道神奇题目。

 

中国学校的性教育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在新发艾滋病感染者80%以上通过性接触传播、青少年堕胎现象普遍、各类性侵犯针对无保护少女和留守儿童的今天,性教育的缺失尤其让青春期学生感到困惑、让亿万家长感到担忧,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现实是,“谈性依然普遍”的状况,性教育仍然被太多人拒绝。如何开展性教育、如何形成性教育的理论体系,所有这些探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社会上一直存在关于学校是否应该开展性教育的争论。(摄影:实习生何一鸣)

 

学生不再谈论“性”

 

与人们印象中不敢谈“性”相比,现在的学生大多能坦然面对谈论“性”。

 

“学校专门针对女生举办了生理知识讲座,老师讲到了‘月经’‘初潮’等词汇,大家都对这些内容很好奇。”武汉市武昌区一所小学的多名女生告诉记者,很多女生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内容,既好奇又不好意思,不少女生会故意和同桌聊天来掩饰。

 

一名六年级男孩表示,虽然学校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但电视和网络上有很多关于青春期的内容,所以他对性有一定的了解。

 

相比中小学生的拘谨,大学生则自然得多。“我觉得学校开展性教育很有必要,而且越早越好。”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小周说,以前在学校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很多女孩第一次来月经时很害怕,乳房发育时又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这一切都是因为缺乏相关教育。小周还说,现在很多学生过早谈恋爱、发生性关系,“很多学生因为缺乏保护而怀孕,最后都选择堕胎。”

 

不过,也有部分学生对课堂上的性教育表示质疑。中南民族大学大二女生小琴认为,现在信息技术很发达,网上有很多与性相关的知识,其实很多学生都能通过网络了解到,所以没有必要在学校里教授。

 

成都早恋问题心理咨询室_成都青春期心理咨询_心理咨询早恋案例

 

在高校林立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是唯一一所开设了系统性教育的高校。该校多名学生表示,“没听过性科学导论,就等于没上过大学”。“通过选修性教育课程,可以了解生理卫生知识,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正确看待婚前性行为等”。一名华中师范大学大二男生表示,性教育不只是关于性,还涉及男女权益、同性恋等社会问题,性教育可以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支持课堂上的性教育

 

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支持学校开展性教育。

 

“当孩子问我‘我是怎么来的’时,我会回答‘你是父母爱的结晶’。”家住硚口区的张女士说,自己不好意思跟孩子解释这些问题,想告诉他们真相,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关键是没有方法,如果学校能开设相关教育课程,对孩子的性启蒙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以前学校的性教育书上的知识很隐晦,有些孩子不但听不懂,反而更加迷茫。如果学校能开设一些实用、生活化的性教育课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尊重他人。”武汉市水果湖一小学生家长周先生说。

 

学校仍担心缺乏专业性教育教师

 

在武汉市崇仁路小学,当老师提到“遗精”、“初潮”等敏感词时,大部分学生都羞涩地低下了头,老师也有些尴尬。“我没有这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跟学生说话总觉得不安全,有点拘谨。”三年级语文老师李爱华说。

 

武汉市其他小学对开展性教育也存在顾虑。硚口区某小学政治教育科主任彭攀说:“小学性教育缺乏专业教师,有的教师没有医学背景,教学难度大。”

 

“我们老师也怕讲太多性知识,反而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刺激他们去尝试。”一位中学老师谈及性教育的尴尬。

 

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继光表示,性教育要结合中国国情、民族文化和性观念,大胆探索、谨慎对待。“性知识是个死东西,怎么教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尺度和教学方法,这也是学校目前所欠缺的。”

 

心理咨询早恋案例_成都青春期心理咨询_成都早恋问题心理咨询室

 

公益必须支持性教育

 

学生们在青艾屋学习。

 

北京青艾教育基金会(原青艾项目专项基金)是一家通过筹集社会资金帮助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性健康、心理健康及公益教育的公益组织。基金会秘书长李启胜认为,目前我国的性教育普遍被称为“有理论,无方案”,国家在政策层面支持和鼓励学校开展性教育,学生有需求,社会舆论也有关注,但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机制。

 

“青爱计划已经做了十年,我们的做法是介入一所学校,开办一个青爱小屋,把很多资源对接到这所学校,去改变。通过反馈学校的愿望、学生的需求、老师的热情,引起大家的关注,让性教育在学校成为常态。”

 

谈及“少年爱心屋”,李启胜还和记者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四川汶川一所小学有1100名孩子,2007年引入少年爱心屋开展性教育。当时,一位名叫杨蓉的老师在少年爱心项目基地接受性教育,一直坚持给学生上性教育课。2008年汶川地震,性教育课本全部被埋,杨蓉把课本从废墟里拿出来,在800公里外复课时坚持授课。后来,学校专门成立了少年爱心课题组,开发了30多门课程,解决了学校、老师、家长、教育局担心的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汶川一小开展性教育探索已有五六年,基金会开始尝试推广该校的成功经验。“我们在其他地方也建立了青少年爱心小屋,有的地方实现了全覆盖,比如云南盈江县。现在青少年爱心小屋已经普及到20个省市,500多所学校。”李启胜说,青少年爱心工程下一步将梳理已有的模式,总结成功经验,自下而上逐步推广小屋的模式。

 

性教育应融入日常教学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七中学(以下简称成都七中)从2007年开始开展性教育工作,8年来,学校不断探索性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采取渗透式学科教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成都七中校长罗登元告诉记者,该校2007年引进成都大学胡真教授的“幸福生活计划”,开始尝试性健康教育。2010年,响应四川省计生协会的号召,在初中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学校将培训的目标、要求、实施方式与课本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政治学、心理健康、生物、主题班会四个方向的教学,完成了对初中各年级学生生活技能的培训。

 

成都青春期心理咨询_心理咨询早恋案例_成都早恋问题心理咨询室

 

“因为教学内容是在日常教学体系中完成的,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渗透性学科教学。”罗登元说,成都七中推进性教育的方法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性教育并不孤立于日常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因为性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结合在一起,所以学校的性教育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此外,学校还开发研究了一套配套教材《花季航海青春飞翔》。截至目前,学校在师资、物质条件、教学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基本能满足性健康教育的需求。

 

对于性教育,罗登元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目标要准确定位,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小学生只能接受自己的性别和性别特征,初中就开始认识这些变化,需要学会去适应这种变化。另外,在性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与异性的关系。”罗登元说,性教育要自然地开展在日常教学、学科学习、日常活动中,这样老师、学生、家长才会乐于接受。

 

建立性教育体系并制定相关政策

 

彭晓晖,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性学家。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性学家彭晓晖从事性科学研究二十余年,多次受到批评和质疑。2014年11月7日,在第十二届广州性文化节上,彭晓晖在做性科学演讲时,被一名女子泼脏水。

 

“目前性教育大多只是救火教育,社会上也有反性教育的倾向。”在彭晓晖看来,性安全教育不能单打独斗,如果教育做得不好,负面效应就会显现,学生和家长就会排斥。“未成年人遭受性侵,是因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但只讲这些性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对的。”

 

彭晓晖告诉记者,教育部对性教育一直有要求,甚至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性教育能力。但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大学读书时并没有学习过这些知识,因此彭晓晖认为性教育不足的问题在于性政策导向不到位。设立性专业、提供研究经费、培养固定的研究者和教师、开设相应的学科课程,让性教育在学校乃至社会上得到充分落实。“目前国内的性研究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缺乏后续的专业学术梯队。”

 

“性教育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没有正名和正当化。”彭晓晖说,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行政法规,要求学校开展性教育,但性学是一门独立学科,教育部设置的专业中也没有性学,也就是说没有这个专业的设立,也没有专职的教师来研究它,这门学科自然就发展不起来。

 

彭晓晖心中有一个理想的性教育环境。首先要落实法律法规,设立学科,开设专业,培养人才。那么就有两个出路:一是设立专业,设立性教育系,进行学历教育,设立各类专业;二是利用现有的继续教育体系,对中小学心理咨询师进行性教育方面的基础培训,取得相关教师资格。“我们要两条腿走路,继续教育是治标,专业学位教育才是根本。”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