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探索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行机制时间:2024-05-11 11:04 成都市教育局通过设立机构、制定规章制度、统筹规划、考核评价、出台保障政策等措施,建立了科学系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 从2000年“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到2012年“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成都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探索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新规划,2017年底前,我们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市、县、学校三级心理维护体系各级和学校、家庭、社区协作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卢新伟近日告诉记者。 行政领导:心理咨询室打造成学生的“精神港湾” “行政主导、专业主导”是成都市十多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经验。 成都市教育局通过设立机构、制定规章制度、统筹规划、考核评价、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建立了科学系统的工作运行机制。 2008年3月,成都市出台了《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规范》,对心理咨询室的硬件标准、人员配备和日常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5·12”汶川地震后,成都灾后重建历时六年,960所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 在主城区全部达到基本配置的同时,各区还建设了1-2个面积较大、配置较高的心理咨询中心,兼作区级心理维护中心,辐射到全区学校。 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全面铺开,对推动校长和教师“心育”理念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已成为学校里最亮丽的风景,成为学生乐于前来、抒发情感、寻求帮助、放松心灵的温馨港湾。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学生张一鸣特别喜欢“成长中心”的情感宣泄室。 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他都会来到发泄室,戴上手套,打几拳,出一点汗,心情就会好很多。 他说,比赛结束后,他会对橡皮人说“谢谢”,因为这让他感觉好一些。 2004年起,成都市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各区(市)县教育局及直属学校定期德育工作量化考核。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占整个德育目标考核的20%。 团队建设:教师全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者 心理师资匮乏、专业化水平低,一度成为成都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为提高教师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成都市于2008年提出实施“学校心理咨询师ABC三级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培养督导型高层次专业心理师资(A-骨干型专职、兼职心理教师(B级),以及以班主任为主要对象的普及型兼职心理咨询师(C级),全面充实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教育局将该认证体系与班主任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将C级资格认证纳入《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资格准入制度》,作为教师取得班主任专业资格的必要条件。 条件已经具备,使学校健康教育的基础更加坚实。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有25000余人取得C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占全部班主任的98%。 此举使全市心理师资队伍结构体系化、专业化,真正实现了“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目标。 是对中小学心理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在这次教师转型过程中,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方面引领专业,另一方面推动教学和科研。 学院开展了“同课异质”教研、“1+1”教研、“主题联动”教研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激发了学校开展教研的兴趣和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为孩子心灵成长搭建多彩舞台 2010年以来,成都建筑职业学校以“心灵成长”为主线,组织了以“抚慰心灵”、“感恩心灵”、“激发心灵”为主题的系列校园心理剧活动。 学生自创、自编、自导、自演。 台上台下、戏里戏外,学生、老师甚至家长都被感动、被激荡,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如今,校园心理剧已成为成都建筑职业学校的一大特色。 该校班主任、心理老师马全志说:“有一次,我在走廊里散步,听到几个学生在谈论心理剧。其中一个正在用我们一部心理剧的台词安慰另一个同学, 《活着》的时候,我就觉得兴奋,原来心理剧有这么大的力量。” 目前,校园心理剧作为心理活动课程在成都市中小学逐步推广。 我市定期举办“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展演”,无形中形成了校园健康积极的心理教育。 文化氛围也为孩子们压抑的情绪提供了一个出口。 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载体。 近年来,成都市开展了“心理活动课程建设系列调研活动”,加强心理活动课程主阵地建设,探索“心理校本课程”、“心理菜单”等形式。课程”、“心理午餐课程”,并开发构建了Patch优质心理活动课程资源。 在课程建设方面,成都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每学期每班不少于9学时; 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规定每学期每班不少于9学时,每学年计1.5个学分。 (本报记者 李毅中 通讯员 倪修)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