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小红书博主专访时间:2024-05-23 11:06 独创聚焦老年业务创新 老年人需要政策扶持,但愿意参与的人却很少。 作者 | 陈婉儿 排版 | Mico 前言 “老人真的很孤独,有没有什么适合老人玩,能让他们开心的游戏呢?” 图片取自小红书 小红书博主@npaau发文寻找帮助爷爷奶奶缓解孤独、调节情绪的方法,引发平台用户的讨论。 评论区里有很多建议,比如养宠物、看抖音、买唱片机、上老年大学、做手工等等。有人和博主一样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老人排解负面情绪,也有人表示疑惑,问老人真的需要排解孤独吗。 事实上,退休后的失落感、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缺少子女关爱和社会活动导致的孤独感等等各种负面情绪滋生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如不及时干预,甚至可能导致老年抑郁。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公开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人抑郁患病率保守估计为10%-15%,研究数据显示,在中国,65岁以上老人中抑郁患病率为16%。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本文以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为重点,研究国内外心理健康服务市场的现状,通过分析国内外案例,探索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可及性、普惠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第 01 部分 老年人心理服务需求普遍 三类老人最需要帮助 “她一直问,你在听吗?” 银龄学院院长薛小萍在采访中与我们分享了她参与北京老年人心理服务热线的经历。 一位刚刚退休的母亲失去了她唯一的孩子,她一直在热线上谈论她生活中的烦恼,并不断确保有人真的在听她说话。 儿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伴侣离去的痛苦、身体疾病带来的失落感、退休后的落差感……老年生活的不如意,种种负面情绪滋生。 健康是中老年人最重要的需求,然而中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大多集中在身体健康上,而与之相对应的心理健康却常常被忽视。 随着生理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丁香医生发布的《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70岁左右人群对心理健康的期望值较高,34%的中老年受访者存在心理问题。 很多老年人无法自主化解负面情绪,又缺乏有效的外界干预及时缓解,长此以往,负面情绪的积累会逐渐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老年抑郁。 2022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健康老年标准》,将“健康老年”定义为60岁及以上,生活能够自理或基本自理,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趋于协调与和谐的老年人。 摘自《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 根据标准,老年人心理健康应从认知功能、焦虑、抑郁、生活满意度、健康素养五个维度进行衡量。其中,健康素养包括“认识衰老、合理饮食、规律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按医嘱服药、定期体检等”。 具体来说,老年人在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需要缓解老年生活不顺所导致的各种轻度心理障碍和负面情绪困扰,这类需求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情绪管理、情感宣泄、积极心理社交等轻度心理健康服务予以解决。 2021年上海市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抽样调查显示,3.5%的老年人患有焦虑,6.5%的老年人患有抑郁。 另一类是患有痴呆症、老年抑郁心理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诊疗的人群,随着数字化治疗的发展,一些数字化平台也能提供相应的重症医疗服务。 图片来自《2022年全国抑郁蓝皮书》 抑郁研究所在《2022年全国抑郁蓝皮书》中重点关注老年人群,数据显示,65%老年患者抑郁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病治疗焦虑,33%是无用感和孤独感,21%是生活困难,15%是对死亡的恐惧。 对于缓解抑郁的方式,78%的老年患者认为子女的关爱最有效,67%认为要多参加活动,40%认为要接受心理咨询,33%认为要接受药物治疗。 然而,生活中大多数人却很少注意到,身边的老年人正经历着退休后的无用感、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缺乏子女的关爱、社交活动中的孤独感、对经济困难的担忧等所造成的情感困扰。 “老年人对心理服务的需求很大,但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年人难以开口说话,有的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那么,哪些老人急需心理帮助?对此,长期在一线社区心理站服务老年人的工作人员总结道: 第一类是长期独居、精神状态不稳定或因疾病而产生恐惧心理的空巢老人; 第二类是处于变化中的老年人,包括对互联网、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发展等新变化感到茫然的老年人、对退休生活还不适应的老年人、遭遇不幸(失去子女或配偶)的老年人等; 第三类是家庭沟通不足、个人孤独感较强的老年人。 老年是人生最自由、最睿智的阶段,老年人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境,选择积极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第 2 部分 国内市场: 政策支持力度强,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近三年,受疫情影响,民众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支付意愿也大幅提升。2021年以来,心理健康领域融资较多,涉及心理咨询服务、互联网医院、轻度情绪管理等多种商业模式。 但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数字化平台更多聚焦于青少年和年轻职场人群,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服务提供还是市场教育都还在探索之中。 1. 政策:鼓励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倡导提升服务水平 2020年8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探索开展抑郁和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特色服务的通知》,提出老年人是抑郁抑郁的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并及时转诊。 2021年,“十四五”规划将积极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让老年人有赡养、有医疗、有工作、有学习、有娱乐,从老年人认知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进行干预,推动积极老龄化顺利实现。 2022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2022年至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关爱老人行动,在1000个城市社区、1000个农村行政村开展。具体行动包括: 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心理健康意识、基层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等培训; 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和宣传; 提供必要的干预和转诊。 2022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健康老年标准》,将心理健康列为三大健康维度之一,强调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在政策驱动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援助。如江苏省常州市在所有乡镇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对需要心理关爱、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定期一对一心理辅导。 2. 市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供需失衡 总体来看,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较大,但供给较少,与完善的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相比,老年人心理服务十分匮乏。 目前,全龄心理健康领域的投融资事件较多,心理健康服务受到资本的普遍关注,但多集中在全龄心理咨询平台、泛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上,尚未见到针对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商业平台的踪影。 另一方面,现有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存在供需错配的问题,当遇到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时,住院治疗是大多数老年人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院外和居家心理健康管理和护理在中国非常少见。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无论是认知障碍还是老年抑郁都需要长期的院外心理护理。 3. 消费者:缺乏市场教育,亟待提升认知度 老年人十分关注身体疾病,但普遍对心理健康关注不够,一些老年人及家属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老年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另一类老年人虽然发现或被诊断患有精神健康问题,但对精神心理疾病有较强的羞耻感,羞于承认自己患有疾病的事实,更不愿意就医、接受干预。 目前国内已有少数企业和养老机构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从不同角度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前文我们分析过国内外智能陪伴产品如何通过陪伴式情感干预护理缓解老年人孤独感。 这里我们整理了两个国内的案例,看看专业机构是如何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 01 上海凯欣医疗:连接医院、社区、家庭,提供全程疾病管理 开心医疗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提供心理精神疾病全程管理的医疗服务机构,专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和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全程医疗管理服务。 开心医疗在全国拥有三级精神病医院和连锁精神科门诊,其中沈阳静安医院融入数字化技术,打造“医院-社区-家庭”照护模式。 HSH护理模式以“筛查-就诊-住院-回家”为理念,进行精神疾病全程医疗照护管理,为老年患者提供连续性的照护服务。该模式通过医院-社区-家庭的无缝衔接,将医院照护模式和方法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从而避免照护盲区,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发挥出院后社区支持和家庭照护的作用。 静安医院院长李杰介绍,信息的连续性、关系的连续性、治疗护理的连续性是HSH模式护理的关键内涵。 开心医养社区心理孵化站 为实现服务的连续性,开心医疗融入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护理诊所,并通过开心医疗APP等线上数字化平台实现远程医疗服务。 在社区,开心医疗推进社区互联网诊所,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及时的随访和医疗服务。据悉,开心医疗沈阳静安医院已携手沈阳多个社区,在社区打造互联网诊所,为部分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建立一对一医患沟通。在居家场景,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远程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应对危机,在患病期间及慢性病治疗期间进行居家护理。 爱心团队为患者提供免费医疗咨询(图片来自沈阳静安医院官方账号) 此外,开心医疗还多次举办公益慈善活动,以爱心服务队的形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并举办针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焦虑等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 02 “大家的家”康乐服务队:构建五维康乐服务体系 “人人家”是人人保险集团于2021年12月推出的养老品牌,以“保险保障+养老服务”的业务发展模式,为家庭提供全场景、全方位、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 老人院根据老人的需求,设立了医疗、康复、护理、居住、餐饮、康乐、旅游、疗愈八大服务线路,其中康乐服务更注重老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增强老人的社会参与感、归属感、被需要感。 具体来说,康乐服务团队依托“体能、认知、情感、精神、社交”五维康乐活动体系,根据长者的身体机能、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定制专属康乐服务方案,通过科学配置疗愈休闲活动,激发长者主动参与、主动锻炼、主动社交的积极心态。 据悉,我们家康乐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有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目前团队已研发出舞蹈治疗、音乐治疗、宠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音乐治疗体验将成为老年人最喜爱的活动,治疗前,音乐治疗师会进行多次访谈,观察和记录老年人的注意力、生理、情绪、社交、认知表现,以及听、说、读、写、唱等能力,并根据综合评估设计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老人在接受音乐治疗(图片来自人人家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家庭照护及音乐服务团队针对不同族群,包括自理长者、半自理长者、认知症长者等,开展各种活动,如为初学者进行乐器互动演奏、以音乐疗法调理睡眠障碍、组织不同的干预小组进行针对性的音乐治疗等。 老人创作的《止痛歌》(图片来自人人家微信公众号) 创意音乐治疗让长者得以表达和释放身体的感受。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在康乐服务队的指导下,社区长者共同创作《舒缓痛感歌》,表达积极面对疾病、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生活体验的想法。 老人与小猫相处融洽(图片来自人人家微信公众号) 宠物治疗已融入老人日常生活。在诚信社区,中华田园猫佳佳和纯白小狗芝芝已通过考核加入社区。其中芝芝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通过了美国服务犬登记处的严格考核,是一只拥有官方编号的“情感支持动物”。目前芝芝主要负责失智区老人的日常护理。 第 03 部分 海外案例: 培训专业医生并提供长期护理解决方案 相较于中国,海外早已涌现出一批商业模式成熟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他们研究了美国市场“回忆录+抑郁干预”的创新商业模式,并推出了生命传媒两个基于回忆录叙事疗法的创新案例。 本文以国外老年心理健康综合服务平台为重点,研究心理健康诊所Rippl Care的发展模式,探讨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门诊护理服务。 1.招募和培训临床医生,打造专业团队 Rippl Care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心理健康诊疗公司,致力于改善老年人“崩溃”的心理状态,2022年9月获得3200万美元融资。 在服务对象上,瑞普不仅专注于老年人,还为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和照顾者提供服务。由于现有的医疗保健体系缺乏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年人的护理,许多家庭和照顾者独自应对复杂情况。瑞普希望根据家庭需求提供全面的护理解决方案,服务老年人、他们的家庭和照顾者。 在服务场景方面,Rippl专注于养老院和居家场景,其创始人认为,老年人更喜欢待在家里,在家安享晚年,因此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场景和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支持非常重要。 由于初级保健医生缺乏专业知识,以及急诊室和医院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认识,患有痴呆、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老年人往往无法得到高质量的实时护理。 为了打造更加专业的服务,瑞普招募了一支专注于老人心理健康的临床医生团队,同时成立了瑞普学院,与临床技能教学机构合作,提升现有团队的护理技能,努力推动更多临床医生进入老人心理健康领域。 2. 全天候护理支持和“1+1”个性化护理 Rippl团队经过调研发现,老年人获得专业、长期心理及行为健康护理的机会非常少,因此他们注重质量、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平性四个维度,提供24/7全天候照护支持和个性化护理。 图片来源:Rippl Care官网 当老人或家属有心理护理需求时,可以通过致电或官网留言的方式说出需求,Rippl会回电评估老人需要什么样的护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建议。 目前已有的服务包括全天候心理健康护理,为认知能力下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为家属和护理人员提供护理导航与协调,帮助他们了解社区资源;提供教育工具,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了解老年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信息;以及提供全面的药物管理、家庭健康和疾病预测服务。 具体的护理模式包括一名执业护士和一名有执照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将为患者家中的老人提供护理。 在中国,面向各年龄段的心理健康服务日益完善,专业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泛心理健康服务等不同层次的服务不断完善和提升,从严重精神疾病的治疗到冥想等缓解精神压力的轻量级解决方案,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服务正在提供给消费者。 但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仍被市场忽视,我相信未来无论是将现有业务拓展至老年人群体,还是打造专属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都具有巨大的潜力。 采访中,薛小萍结合自己服务老人的经验,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为老年人打造轻量化解决方案: 通用简易的通讯机器人,帮助老人倾诉心声,缓解心理压力。老人需要一个随时可以聊天、表达的陪伴者;毛茸茸的录音笔,帮助老人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听录音时可以整理情绪;在老人零食中添加情感关爱卡…… 此外,相信进入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赛道,可把握国家政策的支持,结合基层服务需求,拓展To G业务;并围绕院外家庭、养老院两大核心场景,发展长期、连续性护理解决方案。 心理健康对老年人晚年幸福感影响巨大,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可及性、可负担性的心理健康服务仍需政策和企业的共同探索。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