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心理咨询行业动态 >> 成都心理咨询|囤药、囤口罩引发恐慌,如何应对疫情防控政策下的心理焦虑?
详细内容

成都心理咨询|囤药、囤口罩引发恐慌,如何应对疫情防控政策下的心理焦虑?

时间:2024-05-30 11:08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近期社会普遍陷入囤积抗原、药品、口罩等恐慌和焦虑,有的人囤药心安,但有的人虽然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却因为过度恐慌、服用过多药物,被送进ICU。

面对当前形势,比新冠肺炎更可怕的是“心理恐慌”。

当前疫情防控政策下,如何应对“心理恐慌”?如何稳定家人情绪?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该如何应对?如何从心理上提高免疫力?对此,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综合科主任、心理治疗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目前,有些人出现了恐慌情绪,一旦发现身边有人确诊,就开始恐慌,甚至不敢出门。这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公众该如何正确应对?

答: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面对未知事物的恐慌情绪时,我们都希望找到心理上的控制感,以增加安全感。

因此,适当的焦虑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为当你情感时候,你会想方设法去应对、解决它。”但没有必要把焦虑扩大,甚至可能因为过度焦虑而陷入疫情“陷阱”,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防止焦虑蔓延。第一,努力增强心理承受力,“没有人能把风险降为零”。除了关注疫情相关信息,学会关注当下,把精力分散到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培养生活的效能感。

其次,面对“爆炸性”疫情信息,如果不进行过滤,当获得的信息过多,且相互矛盾时,就会产生困惑,影响自我效能感,增加焦虑。我们建议公众尽量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最新信息,对未经核实的自媒体信息保持谨慎,学会过滤信息。

问: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候该怎么办?

不安恐惧_内心不安恐惧_成都恐惧不安心理咨询

A:可以尝试调节心理。中度、短暂的焦虑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心理上可以容忍、接受它的存在。既然无法改变现状,不妨调节一下自己的状态,这样真正面对疾病的时候,会更加坦然。也可以调整生活方式,保证规律充足的睡眠,适当体育锻炼,坚持做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提高对生活的掌控力;也可以学习肌肉呼吸训练放松法,帮助自己身心放松。

问:年轻人是家庭的“顶梁柱”,难免会焦虑家中老人、小孩等易感染病毒的群体,您建议他们此时如何自我调节?

答:由于老人和孩子无法像年轻人,尤其是老年人那样理性甄别疫情信息,在接收到不对称信息时,可能更容易紧张。此时,年轻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可以尝试从两个方面提供帮助。

首先,年轻人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因为焦虑是会传染的,当你心情很焦虑时候,你的言行举止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情绪,进而传染给你的家人,增加他们的焦虑。

这时候,我们需要扮演“稳定伴侣”的角色——虽然我们心里很重视,但情绪上更需要稳定,让他们有信心应对当下的情况。“信任是一种力量,可以传递给家人,帮助他们减少焦虑。”

其次,面对老年人群体面临的信息滞后、不对称等问题,年轻人也可以整理出一些科学可靠的信息,为他们进行科普,指导他们做好自我防护,让他们更加了解情况,更加安心。

问:当前疫情形势下,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该怎么办?

答: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易感风险较大,因此建议大家首先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易感风险。

从心理上来说,过度焦虑、紧张、失眠等也会影响个人免疫力,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因此,建议大家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这样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就算被感染了,对身体的伤害也会相对减少”。

成都恐惧不安心理咨询_内心不安恐惧_不安恐惧

问:如果家人确诊,除了给予应有的护理外,如何缓解家属心理上的不适?特别是在无法与家人近距离接触,无法接受面对面护理的情况下。

答:不只是新冠肺炎,人患病后,心理都会受到冲击,一段时间内会变得脆弱敏感,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更加依赖家人,心理上也会有一段焦虑期,这是患病后的自然反应。

此时,除了给予应有的身体照料,也需要充分的心理安慰,家属要更好地扮演“心理伴侣”的角色,“比以前更加耐心、包容”。让他们感受到安全、被关心、被理解,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创伤期。如果确诊者独居,可以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

问:压力真的会使病情恶化吗?如果你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你该如何放松自己?

A:压力确实会影响病情。疾病对人的影响取决于几个方面。第一是传染源,“我们是否接触过病毒?”第二是我们的“免疫力”,如果过度紧张、焦虑、失眠,免疫力也会下降,对抗病毒的能力也会减弱。但如果生活规律,保持平和的心态,睡眠质量好,免疫力正常,那么即使被感染,也有可能更快熬过去。

如何从心理上提高“免疫力”?首先,感染者在这段时间里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规律的作息,避免晚上熬夜、白天补觉等打乱生物钟的行为。其次,要做好心理准备,尽量通过呼吸练习、适当的运动等方式让自己放松。

如果已经有比较严重的焦虑,无法自行调节,甚至这种焦虑已经转化为心悸、胸闷、烦躁、不安等躯体症状,也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问:最近有人出现喉咙痛、头晕、头痛等症状,但多次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是焦虑引起的吗?

A:这种现象比较常见,我们称之为“心身反应”,即心理过程会反映在身体体验上。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躁不安的状态时,心理压力就会以身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被称为“躯体焦虑”反应。

成都恐惧不安心理咨询_内心不安恐惧_不安恐惧

如果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身体焦虑”,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过于紧张,建议做一些自我心理调节,保证充足的睡眠来缓解,如果比较严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问:确诊病人出现身体疼痛、焦虑加重、夜间失眠等症状怎么办?

A: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疼痛等症状会影响我们的休息,增加焦虑、恐惧心理。但焦虑、失眠又会影响病情的恢复和缓解。就像“滚雪球效应”一样,处理这个问题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接受科学治疗,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尽量接受现状,减轻心理负担,营造有利于康复的心理基础,包括心态放松、睡眠充足、家人朋友的支持等。如果由此继发出现严重的失眠、焦虑,不要害怕就医,可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问: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一般会经历哪些心理过程?

答: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是“心理应激期”。当我们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时,对未知的恐惧会让人紧张、害怕、过度焦虑,甚至产生“心身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会逐渐进入“心理调整期”。随着获得的信息比以前更多,对事物的了解比以前更全面,个体也会尝试采取自己的方法来应对。这个阶段可能还会有焦虑、紧张,但我们会有更多的方法去应对,内心的安全感和效能感也会更强。第三是“心理恢复期”。每个人都会逐渐回归稳定的生活状态,心理上开始逐渐接受和接纳这种状态,“尽管这件事情可能还没有结束”。但因为我们心理上已经有了安全感,所以你会慢慢冷静下来,用平常心去对待。

每个人经历的阶段会因人而异,如果你对某些信息反应还比较强烈,反复核对确认,心里还有些不安,那么你可能还处于“心理调整期”。大多数人可能已经逐渐用更科学理性的眼光看待当下的形势,会好好照顾自己,听从官方理性科学的建议,不会让疫情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基本就意味着进入了心理恢复期。

人民日报刊登新冠肺炎典型症状及常用药物↓↓↓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 电话直呼

    • 19113215764
    • 1911321576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