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咨询|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治理成世界性难题时间:2024-06-23 11:31 近期,媒体曝光多起校园霸凌案件,校园霸凌新闻一再刺痛民众内心。尤其是河北邯郸初一学生被三名同学杀害埋尸案,直接引爆舆论,强烈要求加大打击校园霸凌力度,关注隐蔽角落里的恶行。(最新消息:最高人民检察院已核准起诉,对邯郸三名学生追究刑事责任) 查找资料后发现,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明星黄子韬也曾透露自己在校园遭受欺凌,日本天皇独生女爱子在小学时也曾被同学欺负,世界级亿万富翁马斯克小时候也遭受过校园欺凌……这些例子说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发生在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女童等群体中,在不同班级中也可能发生。中国如此,国外亦然,这是一个全球治理问题。 校园霸凌同样普遍存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年至2022年间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查显示,53.5%的学生经历过校园霸凌。(霸凌的定义需要关注被霸凌者的感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显示,在144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至少经历过一次霸凌。 作为校园欺凌治理的关键主体,学校和教师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度普遍较低。据山东师范大学校园欺凌研究中心2020年对山东省近200名教师的调查显示,仅有8.5%的教师认为其班级存在欺凌行为。 53.5%和8.5%,这两个数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目前大部分校园欺凌行为并没有被教师发现,即使发现,得到及时干预和有效治疗的可能性也不容乐观。 校园欺凌事件一直暗流涌动,全国各地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很多起欺凌事件,受害学生苦不堪言,因此有必要对校园欺凌进行一些研究和思考。 1. 欺凌的定义、表现形式和演变 要治理校园欺凌,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校园欺凌。普遍接受的说法来自挪威学者丹·奥维乌斯:学生长期、反复地遭受由一名或多名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这种“负面行为”是指某人通过身体接触、言语或其他方式故意给另一个人造成伤害或不适。 现实中,欺凌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使用暴力的显性欺凌和使用言语、社交等手段的隐性欺凌。其中,隐性欺凌容易被忽视,但危害却很大。它包括关系欺凌(社交欺凌),针对性的孤立和排斥;言语欺凌,绰号,造谣,恐吓;暗示性欺凌,眼神接触,背后指指点点;以及网络欺凌,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平台、游戏平台和手机等重复性地进行恐吓、激怒或羞辱他人的行为。 通过梳理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案例,校园欺凌的演变呈现出以下特点:校园欺凌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在小学屡见不鲜;校园欺凌行为愈发恶毒,如福建龙岩的吃粪便、山西大同的舔生殖器等,不断挑战社会认知的底线;校园欺凌的后果愈加严重,如广东一名13岁男孩被同学打进ICU,最终不幸身亡;校园欺凌视频在网络上被曝光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出现多人欺负一人的情况,所用手段极其暴力、残忍、血腥。欺凌者还喜欢录制视频进行调侃、嘲讽、欣赏…… 2. 什么样的学生容易受到欺凌? 害羞、内向、胆小的孩子;不自信的孩子;不爱交际的孩子;性格孤僻独特的孩子;身材特别弱的孩子;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的孩子,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 3. 治理校园欺凌的困境 目前,国内针对“校园欺凌”已有较多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指导性文件。 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学校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小学教育处罚规则(试行)》《中小学法制副校长任职管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察暂行办法》《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暴力行为的指导意见》《防治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相关部门指导文件不断出台,但校园欺凌却不断演变发展,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国外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40年来,英国政府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已拨款40多亿英镑,但实际效果同样平平。 中国在打击校园欺凌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 (1)面对校园欺凌,身处校园欺凌治理最前线的学校和教师往往选择低调行事,尽量将问题最小化。一方面,学校害怕丑闻、害怕舆论、害怕自媒体曝光、害怕教育主管部门扣分;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缺乏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专业能力和人员。 (2)国内社工及相关公益组织发展不完善,专业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3)警方介入时,难以收集校园欺凌的有效证据。 (4)中国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过度溺爱、忽视、亲子关系不佳、对孩子压力过大等。 … 总之,当前校园欺凌防控体系尚不完善,学校、家长、社会三方联动不够,整个工作落后于校园欺凌的发展,整治力度和手段亟待跟上。 四、近年来打击校园欺凌的新举措 (一)法治副校长。据悉,全国公安机关已选拔30多万名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 评论:在实际操作中,法治副校长主要以在校园内进行法治讲座为主,缺乏深度和广度。 (2)成都市教育局利用初中入学考试震慑校园霸凌,规定学生在初中阶段如有考试作弊、校园霸凌、综合素质测评、真实成绩不合格等情况,一经查实,将不予推荐为定额生,并按最后录取标准录取。 评论:此举能震慑成绩好的家长和学生,但存在如何认定的问题,以及民众对认定范围扩大的担忧。对于成绩差的校园霸凌者,效果可能一般。 (3)吉林、福建等地在学校厕所等隐蔽角落安装了智能语音报警装置,能识别辱骂、殴打、求助等行为,并向学校发出警报。 点评:这是利用科技手段管理校园欺凌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学校及时发现相关情况,起到一定的预防和震慑作用,但并不是解决校园欺凌的长久之计。 (4)警务信箱。目前,全国很多地方公安部门都在试点在学校设立警务信箱,温州市已在全市推行。 评论:这是警方主动贴近学生的举措,为学生提供发声和求助的渠道,在心理上营造警方会保护学生的感觉,对校园欺凌有积极作用。建议增加更多资源,如心理咨询、教育专家、社工等。 (五)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2017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教师、社区工作者、家长代表、外部专家为成员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目前,上海市大部分中小学已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其他地方可能尚未实施。 评论:这是联防联控的方式,多方共同参与。不过,虽然文件出台了,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地方甚至还没有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五、借鉴国外经验:一些国外好的做法 (1)巴西 2024年1月15日,巴西总统卢拉签署法律,将欺凌和网络欺凌定义为犯罪。新法将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纳入刑法,欺凌者将面临罚款甚至监禁。如果施暴者是儿童,其法定监护人将被起诉。 (2)英国将每年11月中下旬定为“反欺凌周”,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活动。反欺凌政策的有效性被作为学校质量评估的重要方面之一,如果反欺凌政策无效,学校将面临降级、暂停政府资助或责令整改等处罚。不少社会组织和慈善团体致力于减少校园欺凌,为青少年如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学习自我保护技能、举报校园欺凌事件、寻求心理帮助等。 (3)在法国,如果欺凌者在小学阶段对受害者的身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欺凌者将被要求转校。根据欺凌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家庭情况,其他解决方案包括要求欺凌者及其父母参加公民责任培训、双方进行司法协商、受害者申请刑事赔偿和制裁等。如果受害学生自杀,欺凌者还将面临被判处最高10年监禁的风险。 (4)挪威针对校园欺凌制定了专门立法。 (5)德国每所学校都有专业的社工,老师和社工都需要接受预防和处理欺凌的专业培训,他们用No Blame方法(这种方法的本质是不责怪任何人)解决校园欺凌,效果显著。老师和社工在谈话中提出的态度是:被欺凌不是受害者的错,需要改变的是欺凌行为本身!受害者需要的是学校和同学的支持,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六、打击校园欺凌的几点建议 (1)预防比制止更重要。管理校园欺凌的关键是防患于未然。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90%的欺凌行为将不复存在。 学校和教师是校园霸凌的第一道防线,需要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识别和解决霸凌问题的专业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保障教师基本权益,创造条件让教师敢于管、能管、有时间管。 此外,在学校评估上,应建立多维度的校园欺凌评估体系,应综合考虑反欺凌宣传、处理欺凌事件的成效,以及欺凌政策方案的整体有效性,而不是简单地将校园欺凌与校园安全挂钩。改变学校和教师一发现欺凌事件就急于包庇、充当和事佬,不敢透明处理、举报的局面。 (2)重视体育运动,发展竞技体育。研究发现,很多校园霸凌者欺凌他人是因为无聊,或者有太多的精力需要发泄,所以喜欢捣乱。另外,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内心有很多冲动欲望和攻击性,再加上家庭成员间的争吵、影视节目中的暴力示威,欺凌行为更加加剧。 通过重视体育运动、发展竞技体育,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和方法宣泄精力、缓解不良情绪、转移攻击性。 (3)每年发布处理校园欺凌的典型案例。教育主管部门尤其要每年发布典型案例,对标志性欺凌事件进行正面分析和处理,形成示范和震慑作用,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和关注度,形成更大的合力。 7. 家长自助手册 (1)预防是关键,重中之重。家长要了解校园欺凌,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特别注意孩子发出的一些求救信号。比如,突然不想上学、厌学;成绩突然大幅下降;身上有伤疤、衣服上有污渍;有自残行为;睡眠异常、做噩梦;性格情绪大变,变得抑郁、不爱说话;偷钱偷东西,或者突然索要大量零花钱(可能被同学勒索);…… 同时,对特别容易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包括教他们交朋友、培养反击的能力,学会向老师、学校、警察信箱等寻求帮助,多带他们出去游泳培养勇气,学习跆拳道等运动健身项目。 (2)事发时保存证据、分级处理。欺凌事件发生后,要注意证据的收集和保存,根据欺凌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较轻微的,应请班主任处理,并与对方家长沟通;较严重的,应请校长妥善处理;情节严重的,应报警、联系教育主管部门…… (3)事后专业心理支持必须跟进。在处理好欺负现象后,必须对受欺负学生进行心理工作跟进。欺负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破坏性非常强,持续时间长,有的甚至会终身受苦。因此,必须立即进行干预和跟进,趁孩子心理韧性强、适应快、可塑性强的时候进行心理辅导、支持和建设。否则,如果等到成年才进行干预和治疗,已经错过了宝贵的机会,效果会很差,对孩子的婚姻、事业、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等都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8. 结局 治理校园欺凌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努力,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升级。我们要借2024年舆情集中爆发之机,全面深入推进校园欺凌工作,在立法、多部门高效协同、学校与教师培训、普及和提升家长反欺凌知识、意识和能力、培养更多专业社工、支持专业公益组织发展等方面取得进展,想方设法补齐校园欺凌治理漏洞,真正还学生一个安全、有保障的校园环境。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