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两会代表委员聚焦学生抑郁症筛查,利用人工智能加强全量筛查成建议时间:2024-09-12 11:05 近年来,未成年人抑郁高发问题持续受到关注。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再次聚焦学生抑郁筛查。去年11月,教育部答复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防治措施的建议,明确将抑郁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对此,刘庆峰代表建议利用人工智能加强青少年抑郁全员筛查,史卫东委员则建议加强隐私保护。 毫无疑问,做好学生抑郁筛查工作势在必行。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抑郁呈现低龄化趋势。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年)》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学生若患上抑郁,轻则耽误学业、影响生活,重则可能导致自残甚至自杀。将抑郁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十分必要和迫切。 但探索学生抑郁筛查仍存在困难。抑郁作为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种,还面临着专科医生严重短缺、患者主动就诊率低、门诊就诊时间长、费用高等现实困难。此外,精神疾病诊断主要通过检查患者的行为和功能,缺乏精准的工具和流程。另外,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筛查量表的选取也要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健康需求。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服务平台,全员筛查将有助于提高准确率。 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也值得关注。正如史卫东专员所说,精神疾病长期以来带有污名,患者及家属羞耻感很强。确诊或疑似学生的隐私若得不到妥善保护,将增加学生心理负担。评估异常的学生一旦被贴上隐形“标签”,极易增加其自杀、自残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团体活动、考试资格、分数统计等方面,被“异样眼光”,善意的预防干预难免成为“二次伤害”。 基于此,落实学生抑郁筛查工作是关键。首先,细化检测流程,完善抑郁筛查量表选取,区分结果,不搞“一测一质”。其次,提供人性化服务,完善未成年人精神疾病诊断用语,淡化抑郁是“病”的概念,支持自主选择检查时间,实现结果“点对点”告知。最后,严格落实隐私泄露问责机制,确保抑郁学生得到关爱,拒绝任何形式的歧视。 当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远不止抑郁,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全方位的关注和努力。学校要逐步将心理健康作为必修课,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讲座,配备充足的心理咨询师。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多部门协作中心,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打通学校、家庭、社区、医院数据,定期筛查、跟踪分析,统筹推进预防、预警、干预,织密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网。(孟伟)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