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离家出走心理咨询|孩子离家出走现象频发:11岁男孩与14岁女孩的出走故事引发社会关注时间:2025-01-08 11:13 孩子,你为什么离家出走? 核心技巧 8月9日,一名11岁男孩二话不说就离家出走,从石狮“流浪”到历城再到丰泽满世界街。他的父母焦急地哭泣,五天后才被找到。 8月6日,一名14岁女孩留纸条说“我不知道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后离家出走,让家人万分担心……近日,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刷屏。孩子离家出走的消息充斥,引发关注。今年以来,市公安局110指挥情报中心已接到40余起儿童离家出走举报。幸运的是,最终在警方和群众的帮助下,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被找回,没有任何危险。 事情发人深省。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他们为什么离家出走?为什么温暖的家庭成为孩子们最想逃离的地方?本次新闻调查将与您围绕这一话题,分析原因,探讨教育和应对措施。 □本报记者廖培黄、通讯员李肇星、谢艳玲,文/图(除陈署名) 事件 “顽童”离家出走事件频发 经过全市搜寻,终于找到了离家出走的11岁男孩小杰。 每次孩子离家出走,都会让父母无比焦虑和苦恼。新媒体时代,出于对儿童的关心,很多人会转发相关信息,离家出走事件往往演变成全城寻找“顽童”。 11岁男孩在城里“捉迷藏”5天 离家出走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了“全城关注”,但11岁男孩小杰却将其视为“全城捉迷藏”。当他被警察找到时,他多次询问警察是如何找到他的,以及他们是否在看监控摄像头。 小男孩安然无恙,但寻找他的过程却让父母感觉日??子过得如岁月般漫长。 8月9日,泉州人的朋友圈里充斥着一条寻亲的帖子:小杰(化名),11岁,男性,暑假从老家来找亲戚。 2018年8月8日下午,他在第二小学附近失踪,至今尚未返回。泉州各大媒体同步报道失踪人员消息,呼吁市民提供线索,警方也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搜寻。 13日中午,小杰在泉州火车站被发现。 失去联系后的几天里,小杰的行踪不明:12日上午,小杰出现在石狮市华侨医院;12日上午,小杰出现在石狮市华侨医院; 12日下午,有人在市九一路一带发现了他; 13日上午,小杰出现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当天下午,小杰前往泉州火车站,热心的公交车司机将他引导至派出所,“捉迷藏”就此结束。 离家出走的男孩不小心上了高速公路,幸好被警察及时带走。 14岁女孩离家只为“安静” 8月6日,泉州民众的微信朋友圈充斥着小女孩失踪的失踪信息。失踪人员信息称:小燕(化名),女,身高约1.5米,昨晚7点左右外出……至今尚未回家,家人焦急万分…… 14岁的小燕因作业与妈妈发生争执后离家出走,并留下一张纸条:我一个人出去安静。今晚我不会回来。明天晚上你会再次见到我,但是……我不知道我们会以什么形式见面。看到纸条,小燕的妈妈吓得要死,赶紧报了警。在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的支持下,历城警方经过10多个小时的不懈努力,于6日下午2点在市中心一家书店找到了小燕。 13岁女孩因“玩不够”经常离家出走 6月21日,市区一名13岁女孩离家出走,家人多日寻找未果。警方随后在寻人平台发布信息,直到7月2日才找到女孩。 女孩是本市一所中学的学生。她以前曾多次离家出走。 “从去年开始,她每年都会跑出去三四次,每次都是偷偷出去玩。她说外面实在是太好玩了,而她“还没有玩够。”这次女孩是离开家十多天了,她白天在外面玩,晚上就去24小时营业的地方休息,在这段时间里,她捡了一些垃圾换钱。失去联系,家人每天都上街为了寻找她,常常直到凌晨才疲惫而失望地回到家。 男孩一年“流浪”10余次 1月26日上午,高速公路交警接到报警,发现一名青少年在水头西附近的泉州绕城高速快车道上骑自行车,随时可能出现危险。 民警一路仔细搜查,发现一名穿着校服的年轻男子在水头西出口附近的应急车道上默默骑行,并用自行车将其带下高速。原来,男孩于1月25日离家出走,准备骑车前往厦门。骑了一天一夜后,他不小心走错了路,最后上了高速公路。男孩今年16岁,姓王,晋江永和人。他是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他想出去流浪,不回家,也不上学。其父亲称,自去年以来,儿子已离家出走10余次。每次他逃跑,他都没有告诉家人。每一次,他的家人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他。 虽然离家出走的孩子被发现了,但离家出走的原因也应该引起重视。 (资料图) 警察 今年迄今已发生40余起儿童离家出走案件 近年来,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现象日益增多。泉州市公安局110指挥情报中心民警表示,今年1月1日至8月17日,共接到失踪人员举报1110起,其中儿童失踪441起,儿童离家出走42起。从家里。 警方分析,部分警案是由于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缺乏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导致儿童失踪;而另一些警察案件则是由于家庭环境复杂、父母关系不好、缺乏家庭照顾,或者孩子因自身心理脆弱、叛逆等原因离家出走。 “虽然失踪的孩子最终被找到,但这一现象也不容忽视。”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离家出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张海英分析,离家出走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特点:多是初中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年龄在11岁之间居多。 15、16岁,呈现低龄化趋势。男孩多于女孩,而且很多孩子性格孤僻,自尊心高,逆反心理强烈。 每次孩子离家出走,家长都焦急万分(资料图) 分析 孩子离家出走的根源大多是父母 孩子离家出走有青少年叛逆等主观原因,也有家庭、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根本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心理咨询咨询师张海鹰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缺乏尊重 获得他人的尊重是每个人内心的需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是身体上的成长,心理上也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认可,得到必要的尊重。考试给他压力太大,考得不好,父母就会骂他;当他与同学发生争执或受到老师批评时,他的父母会批评他而不问原因;他的父母总是质疑他的孩子没有做某事并贬低他。永远不要表扬孩子……当类似的事情发生时,孩子会觉得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尊重和理解。离家出走对他们来说也许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可能是他们当时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许多孩子离家出走。表面上是吵架引起的,但实际上,是父母的坏心情点燃了“导火索”。 关键词:缺乏安全感 有些家长工作节奏快,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很少与孩子交流。泉泉的一些农民工忙着打工挣钱,孩子在缺乏情感的环境中缺乏安全感和温暖。 也有家庭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不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导致孩子孤独、内向。如果孩子在家里找不到幸福和温暖,他们也会向往“外面的世界”。 关键词: 家庭不和 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孩子成为中间的“出气筒”;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关爱,家长忽视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问题。有些孩子会在虚拟环境中寻求关注。受到影视作品、网络游戏或者身边坏人的影响,他们会寻找所谓关心自己的人。他们觉得自己可以环游世界,探索世界,导致离家出走。 关键词:无原则的溺爱 有些孩子离家出走是为了吓唬父母。当他们还小的时候,哭闹的时候,父母就会满足他们。但当他们长大了,哭也不管用时,他们就会选择更加激烈的方式来强迫父母完成他们的某些愿望。 孩子被宠坏了,逐渐养成了自私甚至自私的性格。一旦出了什么问题,他们就会大惊小怪,甚至离家出走。回家后,家长会很快满足孩子的要求。一旦孩子反复尝试这种方法,他或她总是会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 心理学上,儿童心理发展一般分为三个“抵抗期”:第一个是2岁至4岁,第二个是6岁至9岁,“第三个抵抗期”是11岁至16岁。 (这通常被称为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认识世界,感觉自己已经明白了很多事情。事实上,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足,但他们的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却很强。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别人的指导,也听不到真相。他们神经敏感,自尊心脆弱。如果父母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常常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更加严重。无论后果如何,他们可能会觉得远离这种环境会很舒服。 回复 理性对待“第三次抵抗期”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沟通,避免粗暴对待。多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张海鹰认为,面对“第三抵抗期”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家长应该正视,调整观念,努力化解亲子沟通中遇到的矛盾。 放松对孩子的束缚,给他们一些自由。 11岁至16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如果父母仍然紧紧束缚,孩子很容易打架。与其封锁,不如敞开心扉,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他们在体验到翱翔的快乐之后,也会认真对待父母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孩子。不要把他们当作小婴儿,而是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多听取孩子的意见,这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同时,让孩子更多地了解父母工作、生活、教育的艰辛,唤醒他们的同情心。孩子自然会更加体贴父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做点家务,努力学习。 当面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时,我们一定要明智地“冷处理”。经常看到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生气,而孩子往往针锋相对,毫不示弱。家长首先要冷静下来,调整好姿势。没有必要正面碰撞。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看世界更光明”这句话也适用于亲子关系。父母的情绪会主导孩子的情绪。如果父母屈服,孩子就会成为打不着的“巴掌”。 详细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理性应对。很多家长总是陷入体验式思考问题的方式,常常用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来管教孩子。这恰恰忽视了时代的进步,也说明他们对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特征缺乏真正的了解。事实上,“第三叛逆期”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发育时期,身体里充满了烦躁和不安,尤其是情绪的变化和注意力的转移,往往让他们更容易对问题产生极端的看法。这时,家长一定要在了解孩子心理、生理特点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理性沟通,在语气、尊重的态度、事情的选择等方面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树立良好形象,避免唠叨和指责,树立良好榜样。聪明的父母一般不会随便批评孩子。他们首先会冷静地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后果等等,然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时刻关注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如果父母多花点心思在自己的形象上,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的好习惯,那么孩子自然会更加尊重父母,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 正确引导孩子的个体行为,不要无理批评。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处处表现出个性化行为,家长不能容忍,责备、批评,强迫孩子改正。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激起反抗。例如,如果孩子想要留一个奇怪的发型或穿另类的衣服,家长必须首先引导他们了解学校的规则和纪律,以便孩子能够正确理解。再比如,如果孩子想打破自己在家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就应该考虑用家规来约束,引导孩子明白家规不是个人的,必须全家人共同遵守。 从发展的角度对待孩子,多一些宽容。 “第三次抵抗时期”跨度较长。这是人生成长的一个特定阶段。过了这个时期,很多“问题孩子”会随着继续学习、步入社会,逐渐自我纠正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认知能力也有所提高。成熟的观点和做法。父母需要做的是对孩子进行长期的道德教育和引导,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引导。通过“修改”最微小的细节,他们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 知道 不要走极端,第二次伤害你的孩子 张海鹰表示,应对儿童逃走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预防。一旦孩子离家出走,家长应该以宽广的胸怀接纳离家出走的孩子,防止他们再次受到伤害。 应该如何教育离家出走的孩子?张海鹰说,有些家长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更严厉地管控,甚至打骂;二是不敢管,怕再次引发矛盾。这两种方法都不合适。过于严厉的批评可能会适得其反。当孩子回来时,家长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迎接孩子回来。不敢控制的结果就是放纵,这是不可接受的。孩子情绪稳定后,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好好谈谈,告诉他逃跑或者其他极端行为的危害性,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只有这样,孩子才有机会不再逃跑。 提醒 如果未成年人失踪,请尽快报警 一般来说,当家长发现孩子失踪时,首先会动员亲友寻找,找不到孩子后才会想到向警方寻求帮助。警方提醒,家长如发现孩子失踪,应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只有及时立案,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搜查。 对于一些可能不确定孩子是否真的失踪、害怕报错的家长,警方表示,只要判断孩子可能失踪,就可以报案,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