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宁养中心临终关怀有什么现实意义时间:2024-05-12 11:09 四川新闻观察记者付振清 邵明亮 11月20日上午,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临终关怀中心的一间病房内,一名老人侧躺在床上,闭着眼睛,身旁的心电图仪发出“嘟嘟”的声音。 护士轻轻走进房间,摸了摸他的额头,掀开被子,对身边的四川新闻观察记者说道:“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恐怕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这位老人是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现有的医疗技术已经无法挽救他的生命。 但在他弥留之际,得到了精心照料,得以安详离世。 这里有20多位有类似情况的老人。 临终关怀中心只是这里的外在名称。 事实上,在医院内部,它被称为“临终关怀部”。 临终关怀,广泛称为姑息治疗或姑息治疗。 什么是“姑息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将姑息治疗定义为:为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的患者及其亲属提供护理,减轻身体、社会、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它由多功能医疗专业团队和志愿者实施,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住院治疗来减轻医疗保健系统的压力。 当死亡不可避免时,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和亲属的痛苦,就是姑息治疗的意义。 11月9日,成都市临终关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成立,迈出了全省姑息治疗标准化的重要第一步。 姑息治疗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减轻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临终关怀中心位于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一间平房内。 共有床位26张,大部分为三人间,也有单人间作为临终关怀室。 除了病床和医疗设备外,病房装修得像幼儿园一样。 粉色和鹅黄色的墙壁上画着可爱的图案,还有很多山水画和挂图。 “我们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减轻他们生命最后几天的痛苦,让他们尽可能舒适、平静地生活。”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临终关怀科主任张汉表示,临终关怀中心收治的患者都是已经确定已经失去治愈希望的人。 其中大部分是恶性肿瘤患者。 他们通常在临终关怀中心居住几周到一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将得到专门人员的照顾。 张汉说,临终关怀不再涉及治愈病人的努力。 医疗措施主要以药物缓解疼痛为主,但更重要的是给患者提供心理安慰。 “一个人要坦然地面对死亡是非常困难的。” 医院临终关怀科护士长叶继玲表示,通过精心护理,虽然不可能逆转病情,但每个患者的身心压力都会减轻。 获得了相当程度的缓解,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超过了入院时的评估。 “我曾经照顾过一位肺癌晚期的秦叔叔,入院时预计生存时间只有半年,但最终他在这里住了两年。” 临终关怀中心医生魏然然告诉记者,老人入院时情绪低落。 工作人员不断沟通交流,老人逐渐变得开朗乐观。 “当他最终离开时,我和他在一起,他一直握着我的手。 我想,他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心情是平静的、平静的。 不孤单。” 减轻患者家属负担 临终关怀中心另一个重要的安慰对象是患者家属。 面对即将离开的亲人,家人也同样痛苦。 叶季玲的婆婆在临终关怀中心安详地去世了。 在她住院期间,公公几乎全程陪伴在妻子身边。 很久以后,公公告诉她,在和妻子在一起的最后几天里,他每天都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跪在妻子的床前,祈祷奇迹发生。 “他一直给我的印象很坚强,但一个人再坚强,也有脆弱无助的时候。” 叶继玲说,在临终关怀中心,心理安慰往往从患者家属开始。 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安抚家人的情绪。 为了更好的帮助患者。 对于患者家属来说,姑息治疗的另一个更实际的意义是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2014年8月,临终关怀中心收治了开业以来最年轻的患者。 这名女患者只有30岁出头,上面是一位老人,下面是一个2岁的儿子。 她患有晚期肝癌,经多家医院诊断已无法挽救生命。 然而,她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被治愈。 “她和我年纪差不多,我完全能理解她的痛苦和求生的欲望,但她必须考虑孩子的未来。” 叶继玲说,临终关怀中心每天的医疗费用约为200至500元。 对于普通医院治疗来说,每天的治疗费用会是这个金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通过姑息治疗,患者终于接受了现实。 她卖掉了房子,给孩子买了保险,最终平静地去世了。 姑息治疗发展的障碍是什么? 姑息治疗体系的发展历史其实并不长,但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相继推出姑息治疗服务。 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姑息治疗服务体系。 我国的姑息治疗服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出现在台湾。 1988年,天津成立了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标志着中国大陆临终关怀的开端。 目前我国姑息治疗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是上海,并且在政策层面取得了突破。 2012年,上海将“临终关怀”纳入市政府务实项目,要求全市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居家住院相结合的姑息治疗服务。 2014年,上海市政府将新增1000张临终关怀床位纳入政府务实工程。 “在姑息治疗服务方面,我们基本上与北美和西欧看齐。”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主任李金祥介绍,目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拥有床位48张,年收治患者600人。 为 10 多名患有生命限制的患者提供姑息治疗住院服务。 此外,姑息护理之家服务还为距成都城区100公里的地区“贫困末期癌痛”生命有限的患者提供上门免费服务,每年服务约550人。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1%。 四川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 2015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429.2万例,死亡281.4万例,占当前癌症新发病例的65.56%。 每天至少有 180 万人遭受癌症疼痛。 姑息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这些人的痛苦。 痛,因此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姑息治疗有一个被公众接受的过程。” 张汉说,科室刚成立时,每个月只有几个病人,大部分是从医院其他科室调来的。 现在临终关怀中心的床位完全不够了。 由于需求旺盛,经常需要排队办理登机手续。 据四川新闻记者了解,除了上述两家公立医院外,四川还有一些私立医疗机构正在提供姑息治疗服务。 但总体而言,四川省姑息治疗服务尚未形成规模,也没有形成规范的服务体系。 不少相关从业者普遍反映,四川姑息治疗急需解决两个问题—— 缺乏人才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临终关怀科现有医护人员25人,其中医生9人,护士16人。 考虑到轮班和节假日,每个护士要照顾大约10名患者。 “我们理想的状态是一名护士照顾四名病人。” 叶继岭表示,由于姑息治疗服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给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 正因为如此,临终关怀中心面临着比其他科室更高的护士流失率,每年几乎流失2、3人。 引进新医护人员困难 据叶继玲介绍,临终关怀中心会对新护士在正式上岗前进行培训,现阶段几乎有一半人选择放弃。 姑息治疗方面的高等专业教育也存在差距。 李金祥介绍,目前四川省还没有一所医学院设立姑息医学专业学科。 只有四川大学开设了姑息医学选修课,但这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目前,各医疗机构的姑息治疗服务除了专职医护人员外,还依赖大量志愿者的参与。 高工作压力 除了人才缺乏之外,姑息治疗服务的可持续运营本身也是医疗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 张翰介绍,虽然目前大部分姑息治疗服务都是由医疗机构提供,但实际上并没有涉及太多医疗内容。 以临终关怀中心为例,其所有服务中只有约40%涉及医疗服务。 这部分可以按照相关标准收费,但除此之外,大部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服务都没有收费标准。 这给医院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姑息治疗如何进入规范化轨道? 提高服务质量,走向标准化 采访中,李金祥告诉四川新闻观察记者,目前政府的医疗保险体系和姑息治疗项目衔接不顺畅,国家相关政策没有跟上医疗发展的步伐。 “目前,由于政策支持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发展,学科运行存在很多困难。” 李金祥希望,通过在医保报销中加入姑息治疗项目,政府和社会也能更加关注绝症患者这个特殊群体。 据四川新闻记者了解,四川省各提供姑息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努力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该临终关怀中心目前正着手引入时下非常流行的增强现实(AR)技术,并考察了多家科技公司。 绝大多数临终病人都会有一些希望实现的愿望,最后看看自己以前想去但还没有去过的景点、海边、森林。 然而现实是,这样的愿望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他们只能用大型挂画或视频作为最后的慰藉。 “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引入,预计临终病人将真正沉浸在场景中。”张汉说。 为解决四川省姑息治疗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部门和机构都在探索服务体系、资金和政策支持的标准化。 据李金祥介绍,2015年,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获得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南健”健康服务重大项目800万元资助。 目前,覆盖成都市的18个社区服务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呼吁纳入医疗保险 新成立的成都市临终关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将负责成都市各级医疗机构临终关怀疾病相关工作,并进行质量管控。 这标志着全省姑息治疗服务体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步。 “医疗质量是医院正常运行的保障,是医院健康发展的基础。” 成都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刘志刚表示,成立成都市临终关怀医疗质控中心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地域、机构、城乡差异,纪律使医疗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 在张汉看来,临终关怀医疗质控中心首先要解决服务标准化的问题。 中心将全面了解成都市医院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临终关怀服务标准等培训,为未来服务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同时,标准化服务收费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接。 “最大的希望当然是能尽快与社保系统对接。” 幸运的是,张汉的希望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四川新闻观察记者从成都市卫计委获悉,该委目前正在委托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展老年护理研究项目,涉及将姑息治疗服务纳入医保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黄英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