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离家出走心理咨询|初中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叛逆的孩子离家出走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项针对初中生的调查发现,几乎100%的初中生都有离家出走的想法,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不强,父母不能理解他们。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离家出走,孩子们应该时刻知道,家是最安全的地方,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心理、教育专家分析归纳,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种是愤而离家出走。这类学生原本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但是他们的父母一方喜欢抱怨孩子,对孩子的生活方式挑三拣四。孩子在小时候,往往可以顺从、忍受这种养育方式,但是到了青春期之后,就开始顶嘴、反抗。如果父母此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就会认为孩子无法无天。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往往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和不恰当的批评,于是无奈之下离开家庭,作为一种反抗。
二是发泄潜在的怨恨和压力。有的学生从小生长在父母长期不和睦的家庭,生活在情感压抑的环境中,讨厌与父母相处。有的家长每天只知道督促孩子学习,从不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心理,让孩子感到压力很大。还有的家庭,家长每天只做自己的事情,拼命赚钱,很少管孩子,于是就用背离家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三是逼迫孩子夜间离家出走。家长对孩子不满时,往往会呵斥孩子,严重时还会打孩子,有时甚至会说出“滚出去”等话语。孩子听到这些话后,就会产生逆反情绪,认为“滚出去,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无意识地逼迫孩子离家出走的做法,导致了许多既成事实。
四是同伴引诱。这往往是由个别因环境恶劣而有离家出走习惯的学生,唆使、引诱年龄较小的孩子或没有离家出走习惯的孩子擅自结伴外出、旅游、探险等。
《儿童问题急救指南》分析孩子离家出走的真正原因:
愿意离家出走的孩子并不多,离家出走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方式和方法的缺失。正是因为感受不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内心受伤又无路可走,才不得不选择离家出走。孩子离家出走,家长是最着急的,大多数家长都是在孩子离家出走后才发现自己的教育有问题。所以,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随时与孩子保持沟通交流,用各种方法缓解孩子内心的压抑和紧张,要有正确的心态去评判孩子的得失,平等地与孩子商量,避免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打骂孩子。其实,离家出走的孩子心理并不是真正放松的,家长在教育回到家的孩子时,面临的挑战更大,只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温暖,绝对不能歧视孩子,更不能冷嘲热讽。同时,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要为他人承担责任,逃避是懦弱和无能的表现,不如和家长一起以积极的心态去挑战困难。还要告诉孩子,如果不小心被坏人欺骗,走上歧途,将会后悔终生。
离家出走有很多危险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逃课、在外过夜是未成年人不得发生的不良行为。目前,学校部分学生性格偏激,自尊心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我们提醒学生,离家出走有很多危害:
(一)离家出走、放弃学业的;
(2)若逃往其他地方,他们将失去支持,并容易受到欺凌和迫害,如钱财被盗、抢劫或骗取,或被劫持、胁迫、威胁或伤害;
(3)女学生辍学后,因无知、无助而从事卖淫活动,或者被坏人欺骗、强迫卖淫的;
(4)当生存困难,无处安居时,人们更容易铤而走险,去偷盗、抢劫,陷入犯罪的陷阱;
(5)离开家后,遇到各种挫折和阻碍,心情不好,容易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6)导致家长恐慌,浪费金钱和精力寻找孩子。
中小学生离家出走,不仅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伤害,给亲朋好友带来痛苦,而且给社会安全带来隐患。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哪个父母对孩子离家出走无动于衷。孩子如果突然离家出走,吃不好睡不好,精神就会濒临崩溃(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为了寻找孩子,家人四处奔波,甚至负债累累。有的父母承受不住心理压力,甚至出现精神障碍或自杀,可以说家庭支离破碎。
海南省国营八一农场中学一(七)班学生谭培荣,2007年10月15日中午放学,一周后的10月22日晚6点23分,在广西钦州火车站遭遇车祸,伤重不治身亡。2007年10月18日,支连河的三个女儿因上网被批评,她们不满父亲的训斥,结伴离家出走。为了寻找女儿,支连河在街上连续给路人发“寻女传单”,发了半个多月,同时,他几乎找遍了家附近的所有网吧,甚至蹲在网吧过夜。 2007年2月27日,铜梁县一所中学的学生离家出走,为了寻找4名突然离家出走的孩子,5名家长结成联盟,在成都街头跪地痛哭,举着横幅,请求知情者提供线索。
如何预防初中生离家出走?《儿童问题急救指南》给出建议:
1、父母要做孩子的亲密朋友,不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家长还受君臣有别、上下级有别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不分年龄就和孩子交朋友是不合适的。青少年心智活跃,谈心的事很多,如果你放下父母架子,和孩子平等相处,能以诚相待,孩子就会把你当成知己,无话不谈。在交谈中,青少年的烦恼就能得到缓解和消除,他们就不会离家出走了。
2. 为孩子寻找年龄相仿、能提供帮助的朋友。
虽然父母可以和孩子做朋友,但是孩子更喜欢找同龄的朋友。因为他们更愿意向同龄的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交同龄的朋友。有的父母不允许孩子交朋友,担心孩子受坏朋友的影响,对朋友抱有敌意,不断给孩子灌输这个世界是多么的险恶、丑陋。这种做法无疑会在孩子心中形成阴影,堵塞了孩子与同龄人交流的渠道,这种做法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导致孩子性格孤僻。
3.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家长要积极地与他们沟通,鼓励他们。如果孩子犯错后被责骂、被打、被嘲笑,以后就不敢向他们吐露心声了。这样做只会增加孩子的自卑感,让他们失去自信,让他们无法表达内心的悲哀,对生活产生悲观情绪,逃避现实,最终离家出走。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
青少年离家出走前,通常会有一些迹象。比如,有的孩子突然心不在焉,经常心不在焉,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有的孩子说话结巴,做事犹豫不决;有的孩子一反常态,变得格外专注,大笑大叫。这些都可能是孩子即将离家出走的迹象。家长往往不注意这些迹象,未能及时发现,可能会被孩子的突然离家出走打个措手不及。
5、家长和老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孩子自身的素质和性格特点,为孩子未来的发展设定目标,合理的目标会成为一种动力。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却因为方法不对、方向不明、无助而屡屡受挫。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看到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闪光点,不断引导、激励孩子,让孩子在不断获得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去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这样,孩子在追求未来理想的道路上,就会始终充满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老师的用心,理解父母、老师对学生的期望,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不能唯唯诺诺。教师可以科学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问题,从而预防和避免学生离家出走等事件的发生。
孩子离家出走回家后,家长该如何应对?《儿童问题急救指南》给出了以下建议:
对于离家出走的孩子,建议家长首先了解孩子选择离家出走的原因,其次了解家庭对孩子最有吸引力是什么。
孩子回来后,家长不要责骂孩子,家长要热情、亲切地给予孩子温暖,让孩子先洗澡、吃饱饭、睡觉。回家后不要批评孩子的过错,要问孩子在外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在哪儿度过的。孩子不愿意说,不要立刻问。不要说“有能力就别回来”之类的话,否则可能会导致孩子再次离家出走。缓和情绪后,家长要与孩子平等对话,家长要先从理解的角度肯定孩子回来的行为,指出孩子肯定的地方和整个过程中犯的错误。如果家长或老师犯了错误,要向孩子承认错误,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改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鼓励孩子直面挫折,对于孩子犯下的错误,可以把它当成历史的一页来翻过去。当孩子以后再犯错的时候,你不要再把旧事重提,把新旧账算在一起打孩子,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真的理解他、帮助他、爱他的。
本文来自:《儿童问题急救指南》家庭教育课程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