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离家出走心理咨询|孩子离家出走频发,家庭为何成孩子最想逃离的地方?

作者: 成都心理咨询 2024-09-28 11:06

2016年8月,一名13岁男孩6个月内离家出走5次,心理专家与他进行了沟通。 (资料图)

 

泉州网11月21日电(记者张晓明)11月5日晚,11岁女孩小欣(化名)因不想做作业,与爷爷愤怒地离家出走。 46小时后,她独自步行回家。 18日,又一则寻人启事在微信朋友圈不断转发。这次有两个孩子一起离家出走。自从17日他们逃跑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其中一位邓尚林曾两次得到泉州晚报的帮助。

 

“妈妈,我要走了,我要去冒险了”“爸爸妈妈,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以来,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报道频频出现报纸上,《泉州晚报》今年已报道了10余起案件。这一现象引人深思。孩子为何离家出走?为什么温暖的家庭成为孩子们最想逃离的地方?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逃亡案

 

新媒体时代,很多人会出于对孩子的关心而转发相关信息,离家出走事件往往演变成全城范围内寻找“顽童”。孩子为何离家出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两个孩子跑了还没消息

 

11月17日中午,12岁男孩杨浩带着同在寻梅村租房的孩子邓尚林离家出走。目前还没有消息。

 

“孩子以前从来没有和我们发生过矛盾,也从来没有离家出走过。”杨浩的父亲说,两个孩子相差一岁,平时一起玩。

 

杨浩是第一次离家出走,而邓尚林已经离家出走了很多次了。早在2017年12月,邓尚林就带着妹妹离家出走。她的妹妹在路上被一辆卡车撞倒,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兄妹俩说,他们离家出走是因为父母离婚,他们无法忍受父亲的粗暴教育。 2018年10月,邓尚林再次与另一名男孩失联4天多。男孩的父亲说,认识邓尚林后,男孩迷上了手机游戏,两人经常一起出去。目前,邓尚林已经辍学,父亲表示管不了他。

 

幕后:父母离婚,缺乏家庭温暖

 

心理专家表示,离婚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邓尚林的多次离家出走就可以看出。婚姻关系的解体会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被抛弃感,而这种来自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会阻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单亲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严厉惩罚,二是补偿性纵容。无论是压力还是放纵,都会让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要么不知所措,厌学逃学,要么变得依赖一切,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心理问题。

 

女孩躲在鸡舍里又饿又渴又冷

 

11月6日,晋江龙湖11岁女孩小欣(化名)没有上学,与家人失去联系。 5日上午,小新告诉爷爷,她不想去上学,想把她藏起来,免得家人找不到她。当晚八点左右,爷爷让她做作业。孩子可能生气了,离家出走了。一家人动员亲友、救援人员等100多人连夜在全村进行搜寻。 6日,警方还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但仍没有孩子的消息。令人惊奇的是,离家出走46小时后,小欣独自回来了。原来,她躲在村后山的鸡舍里,终于坚持不住了才回到家。

 

离家出走的孩子心理辅导案例_对离家出走孩子的心理疏导_成都孩子离家出走心理咨询

 

幕后花絮:留守儿童厌学

 

小新是一名留守儿童。她对学习的厌恶和情绪,与代际教育的弊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孩子与临时监护人之间的年龄和情感差距,很容易出现代沟。再加上父母教育作用的缺失,这种代沟在一定程度上被拉大了。代沟的存在使得留守儿童与其监护人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年龄、精力和能力的限制,临时监护人往往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指导和教育,往往缺乏对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甚至在很多监护人看来,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无关紧要,根本不需要认真对待。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多学几个单词,没有实际用处。在这种教育理念下,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心理。

 

担心考试不及格而被骂离家出走

 

10月15日晚上11点左右,一对夫妇来到晋江庆阳派出所报警,称儿子小峰(化名)放学还没回家。夫妻俩告诉民警,他们是泉港人,在晋江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交流。原来,小枫最近考试没考好,担心回家又被骂,干脆不回家,一个人闲逛。累了,他就进办公楼休息。

 

幕后:工作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较少

 

由于父母忽视了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枯燥的学习无法弥补孩子身上温暖的缺失。我们需要对青春期的孩子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日常多与孩子沟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妥善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在家庭教育中,长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养成孤僻、叛逆等性格,心理无法健康发展。

 

因成绩不好怕挨打的女孩留下一封信就跑了

 

“妈妈,我走了,我要去冒险了……”9月1日,石狮峰的小王因暑假作业没完成而被父母责骂,于是一早离家出走。在他父母起床之前。想要出去探索,尝试一个人生活。无独有偶,4月6日上午9时50分左右,历城长泰街一名15岁女孩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前段时间,她的父亲因为她学习成绩不好,打了她好几次。

 

幕后:学习成绩差、父母粗暴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粗暴、高压的父母会让原本固执的孩子产生反抗、对立的情绪,进而变得烦躁、行为粗鲁,甚至形成攻击性人格,对他人实施暴力,使其难以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性格胆怯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表现出服从意识较弱,进而形成退缩、胆怯的性格。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2019年10月,晋江一名11岁男孩因考试不及格离家出走,被警方连夜找到。 (资料图)

 

症状与处方

 

学校和家庭本应是孩子们怀念的避风港,但为何却成了他们想要逃离的“牢笼”?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解决办法是什么?对此,我市心理界、教育界相关人士认为,青少年离家出走主要与自身发展、家庭、学校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的“根源”在于家长的教育方式。

 

对离家出走孩子的心理疏导_成都孩子离家出走心理咨询_离家出走的孩子心理辅导案例

 

症结: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心理学上,儿童心理发展一般分为三个“抵抗期”:第一个是2岁至4岁,第二个是6岁至9岁,“第三个抵抗期”是11岁至16岁。 (这通常被称为青春期叛逆)。

 

泉州一中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张云云认为,青少年离家出走主要是基于逆反心理。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很快,但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努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觉得自己应该自己做决定。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继续干涉孩子的事情,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果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他们就会产生对抗心理,甚至离家出走。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认识世界,但他们的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非常强。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别人的指导,也听不到真相。他们神经敏感,自尊心脆弱。如果父母干预过多,就会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更加严重。他们可能会觉得远离这种环境很舒服,而不关心后果。

 

处方:学会引导自己并寻求他人的帮助

 

张云云建议,青少年遇到难以排解的情绪时,不妨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通过写日记、锻炼身体或其他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如果自己无法应对情况,应主动咨询学校心理医生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青少年学生必须学会多方面、多渠道认识自己,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才能在交往过程中更好地吸收和学习别人的长处。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克服自卑、孤独、胆怯等心理状态,善于与老师、同学积极互动。如果见面,主动打招呼,主动向老师请教疑难问题,在别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手等,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症结: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根据相关调查,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主要影响因素。”青少年教育专家张秀云表示,很多家长都渴望孩子出人头地,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顾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感受。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影响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导致孩子的反感心理。有些孩子迫于心理压力,会离家出走。

 

她说,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觉醒自我意识。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孩子往往很难接受。另外,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和谐,比如父母的婚姻出现危机,又不给孩子解释,孩子可能会难以理解,可能会通过逃避来表达抗议或逃避。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精神科医生何佳认为,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离家出走的可能性相对较大。由于缺乏关爱,这些青少年很容易养成很多不良性格,更容易出现叛逆、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当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在熟悉的环境中得不到满足时,很容易采取离家出走等极端措施。

 

处方:多与孩子沟通,营造和谐环境

 

张秀云说,防止青少年离家出走,家长首先要为青少年营造宽松、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氛围。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引导。同时,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不宜过于严厉、严厉,有奖有罚,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

 

“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孩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张海鹰强调,不要把孩子当婴儿一样对待,要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同时,让孩子更多地了解父母工作、生活、教育的艰辛,唤醒他们的同情心。孩子自然会更加体贴父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做点家务,努力学习。

 

症结: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差

 

对离家出走孩子的心理疏导_成都孩子离家出走心理咨询_离家出走的孩子心理辅导案例

 

张秀云表示,学校是另一个可能导致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因素。如果孩子在学校处理不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甚至在校园里遭遇欺凌,老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可能会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离家出走。

 

虽然近年来“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社会对学校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个别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不但未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反而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得学生的空闲时间很少。于是,一些学生逐渐厌恶学习,选择逃学、逃学等逃避学习的方式,追求自认为轻松、快乐、无压力的“败家”生活。

 

处方:重视心理教育,减轻学习负担

 

从事小学教育30年的陈老师认为,青少年的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家应该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预防和治疗中小学生心理障碍,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同时,学校应加强自身教育能力,注重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地学习。

 

张云云表示,学校要努力减轻学生过度、不合理的学习负担,适当增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形式,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多给予鼓励、引导和关怀,避免极端语言、简单粗暴的语言和体罚学生,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她希望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心理老师,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知道并愿意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症结: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网络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由于老师和家长对游戏时间的控制,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新闻屡见不鲜。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认知情况报告》显示,当前游戏网民呈现低龄化趋势,近80%的学生接触过网络游戏从小学开始就接触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等显而易见的问题,还有民族价值观和精神的塑造。但青少年儿童自控能力较差,一旦上瘾就无法自拔。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处方:引导孩子培养上网兴趣和爱好

 

专家普遍认为,互联网可以成为未成年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但需要设定一定的条件。未成年人应在学校和家长的指导下选择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内容,学会识别不健康内容并积极反馈。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营造关爱环境,培养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特长。社会要建立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专家指出,强制禁欲可能会产生反作用。面对孩子成瘾的事实,监护人要学会冷静地沟通,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同时,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帮助未成年人慢慢戒除网瘾。

 

提醒失踪未成年人尽快报警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近年来,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现象不断增多。一般来说,当家长发现孩子失踪时,首先会动员亲友寻找,找不到孩子后才会想到向警方寻求帮助。警方提醒,家长如发现孩子失踪,应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只有及时立案,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搜查。

 

对于一些可能不确定孩子是否真的失踪、害怕报错的家长,警方表示,只要判断孩子可能失踪,就可以报案,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