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成都青少年叛逆心理咨询 >> 成都青少年叛逆心理咨询|亲子教育视频引争议:专家说教为何遭家长抗拒?
详细内容

成都青少年叛逆心理咨询|亲子教育视频引争议:专家说教为何遭家长抗拒?

时间:2024-09-02 11:04     作者:成都心理咨询   阅读

最近看到一个关于亲子教育的视频,里面的观点很准确,听起来很有道理。

评论区一片哗然,底下的家长们也不买账。

现在这些专家只会给家长带来麻烦。

工作已经够累了,能陪陪孩子就已经很好了,但是要求还有这么多!

腰不再痛,说话真的轻松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这段视频里的专家,是用一种说教的口吻,教父母如何养育孩子。

这引起了大家的抵制。

看到家长们的反应,让我想起了很多孩子听到真相时的反应——

当父母在讲“道理”的时候,孩子却抗拒这种粗暴的说教,这不就和视频下面家长评论的态度一模一样吗?

父母和孩子都不喜欢听道德说教。

但为什么很多家长控制不住自己不谈论这个话题呢?

那今天我们就借这次事件为契机,来聊聊“推理”背后的心理机制。

合理的后果:

传教永不停歇,反叛永无休止

父母喜欢讲道理,通常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可以有效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母亲阿红和儿子每天过着紧张的生活。

原因是阿红总喜欢说教,她的儿子觉得很烦。

小学的时候跟他说道理还有些效果,但现在儿子长大了,他就越来越叛逆了。

我儿子现在读初一,成绩一般,学习上上进心不强,但是顶嘴能力还行。

时间长了,阿洪也累了。

其实阿红自己也知道,有些话已经说过无数遍了,孩子也一定知道:

按时完成作业;

不要大意;

少玩游戏...

于是,阿红也开始反思,自己应该少说话了。

但如果她不注意,孩子就会分心。

尤其是看到儿子不做作业只顾玩游戏,阿红心里的担忧就不断涌上心头,忍不住抱怨。

结果,她越唠叨,儿子越烦;儿子越烦,他越不配合……

说到这,你发现了吗?

阿红说理的背后,是想要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事实上,它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引发两个恶性循环的后果。

① 成瘾循环:推理让人上瘾

阿红总是讲道理,因为讲道理有一个隐藏的功能:暂时解决问题。

孩子叛逆找心理医生疏导有用吗_成都儿子叛逆心理咨询_叛逆孩子心理咨询

起初,推理是有效的。

阿红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用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说服小慧,最后往往要跟小慧讲道理,甚至要讲5遍、10遍,小慧才会听从。

但此刻阿红的心情却很复杂:

一方面,我说了很多遍实话,我变得烦躁起来。

另一方面,看到孩子最终做到了,我的心里也稍微好受了一点。

最后,我会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难道我每次都要说很多遍吗?

从长远来看,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阿红并没有找到真正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的方法,每次只能拿出“道理”,让孩子在厌烦、痛苦之后,强迫他们去做。

也就是说,孩子们“听道理”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一种临时的应对策略。

阿红讲道理的时候总是用空话逼孩子采取行动,其实就是根本不跟孩子沟通,亲子问题更加严重。

这就像是一种上瘾的行为。有句老话形容喝酒:“借酒浇愁,愁更浓。”人们沉迷于酒精,是因为喝酒能暂时缓解烦恼,但清醒后,烦恼又会更强烈地袭来。

从逻辑上来说,也是如此。

最终,父母越讲道理,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就会越严重。

② 逆循环:孩子总是寻找机会放纵自己

父母在讲道理的时候,很想教育孩子,这其实是一种焦虑。

听道理的孩子正在承担父母的焦虑。

当孩子承受着父母不断的焦虑时,他的内心就会处于超负荷的状态。

一旦有机会休息,孩子们就会想卸下所有的负担,并选择放弃或反抗,以抵抗之前的压力。

这是很多家长面临的教育困境:“我一不跟他说话,他就开始纵容他。”

这次,阿红不断用道理教育孩子,得到的却是“道理大家都懂”,孩子总是被她烦,甚至因为一些小事就互相敌对。

表面上看,孩子是叛逆的,违背父母的。

事实上,孩子们会感到不知所措,并会把焦虑反馈给父母。

总结来说,这两个恶性循环的后果就是,父母沉迷于说教,而孩子却不断反抗。

真相的来源:期望的转移

那么,既然说教的后果很糟糕,为什么父母还要这样做呢?

原因很简单:父母期望孩子的行为或想法能够符合自己的期望。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有一定的期望。

我们或许希望——

孩子们很有能力、很热情,我们希望他们能在正确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才能。

孩子有好的资源和环境,希望他珍惜;

如果孩子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就能赢在起跑线上……

毕竟,如果孩子迈出正确的一步,他或她就会更接近更好的未来。

但这时候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养育孩子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基于这一点,让我们仔细看看阿洪的故事。

成都儿子叛逆心理咨询_叛逆孩子心理咨询_孩子叛逆找心理医生疏导有用吗

其实,周围的邻居都不叫她阿红,而是叫她“小慧妈妈”。

她的头像就是儿子的照片,朋友圈里发的都是儿子的生活,这些年,这一切从未改变过。

阿红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可以说小慧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阿红整个人生的价值。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其实,她的情况与儿子很相似,也承载着很多难以满足的期望。

*丈夫几乎不关心妻子和孩子,经常对阿红说:你只管照顾孩子,别管我的事情。平时阿红会约他多陪陪孩子,但丈夫却经常不耐烦;

*父母重男轻女,一直希望阿红能有事业,赚钱养家,但阿红的工作成绩一直平平无奇,长期被父母误解和讨厌。

当阿红到了一定年纪,她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没什么特别值得期待的。

每当她感到失落时,朋友就会安慰她:没事的,只要照顾好孩子就行,如果你儿子成功了,你还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久而久之,阿洪也接受了这个观点,并全身心投入到儿子的教育中。

每当她与父母或丈夫的关系感到失望时,她就会安慰自己:没关系,我还有儿子。

不知不觉中,亲子关系成了她心灵的避难所,能够暂时“治愈”她的伤痛。

当看到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时,她感觉自己灰暗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些光明。

同时,她也害怕这份美丽会破碎。

因此,每当她发现孩子有所懈怠,她就会用道理拉着孩子往前走,至少不让孩子走错一步。

总而言之——

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越低,对孩子的期望就会越高,越怕孩子误入歧途;

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期望就会越低,越能接受孩子犯错。

因此,像阿红这样的母亲,会对孩子寄予厚望。

面对如此沉重的期望,哪个孩子不想逃避呢?

这不仅适用于母亲,也适用于父亲。

有些父亲在生活中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会对孩子说:“我的人生就是这样,你们要努力奋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与孩子此时的处境是相似的,双方都被各种期望所窒息,感到无能为力,想要挣脱。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失去了控制时,他就会本能地去寻找自己能够掌控的关系,并且对其上瘾。

所以,孩子会选择沉迷于游戏,大人也会选择沉迷于控制孩子。

这两种做法本质上相似,都只能触及焦虑的表面,却会导致强迫性重复。

所谓的“讲道理”只不过是借着“讲道理”的幌子,让孩子帮助我们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已。

所以,有一句话:

养育孩子是一种修行,你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在修炼自己。

摆脱这种困境的关键不在于你如何对待你的孩子,而在于父母如何对待自己。

善待自己和孩子

这时,解决的思路也浮现在脑海中——

与其劝告父母对孩子宽容,不如提醒他们学会对自己宽容。

很多家长看到了有效的育儿方法,却无法付诸实践,关键不是方法不好,也不是家长故意不配合。

叛逆孩子心理咨询_孩子叛逆找心理医生疏导有用吗_成都儿子叛逆心理咨询

相反,对于父母自己来说,这很困难。

毕竟,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挫折和悲伤!我们还需要找到足够的爱和宽容来养育我们的孩子。这本身就很困难。

就像阿红一样,当身边的人劝她对孩子要有耐心时,她却反问:“那我呢?谁能帮我处理我的情绪?”

因此,我给阿红的建议是:以“宽容自己”为重点,具体可以分为三点。

① 接受自己的期望,允许自己失败

当丈夫希望她独自抚养孩子,父母希望她赚很多钱,而她却做不到时,阿红可以对自己说:

我确实做不到,那没有关系,只是要求太高了。

此外,你还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玩坏”的习惯。

当面对别人对你的失望时,学会说“没关系”,并试着表现得像“如果你生气,你可以生气。如果你失望,你可以失望。我就是这样的。”

当你允许自己真正不完美时,你实际上会在你的心中腾出更多空间。当你的心宽广时,你就不会完全被焦虑所吞噬。

②用自己的不完美去联系孩子的不完美

父母不断地说教,实则是为了塑造“完美”的形象。

但这种变相的完美并不能真正激励孩子成长,反而会让父母与孩子产生距离感。

相反,当父母暴露自己的真实缺点时,他们的关系会变得更加亲密。

例如,你可以诚实地说:

其实妈妈也有压力,也有想放弃,所以我理解你因为写作业而烦恼的感受;

玩手机确实很有魅力,我有时也会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我能理解你想玩的欲望;

不完美的真相会让孩子觉得:你了解我。

当父母接纳了自己的任性,就意味着孩子任性的那一部分也能得到适当的允许,这时候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连接就建立了,孩子也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影响。

③ 不要只是说教,而要以身作则

孩子们可以看到父母过得是否好。

如果你的父母对生活已经不抱有希望,整天焦虑,那么无论你告诉他们多少正确的道理,他们都显得无能为力。

孩子会想:为什么你不运用这些原则来过好自己的生活呢?

就像,即使你劝你的孩子100次多读书,他或她可能仍然不情愿地读,因为他或她觉得你烦人。

如果父母自己也喜欢读书,并与孩子分享有趣的知识,那么孩子就会乐意接受。

准确的说,这三点是一个改变的方向,对一些家长来说,真正做到还需要时间,我们也需要更多的耐心。

当你慢慢尝试去做的时候,你会意识到:

在“父母推,孩子动”的模式下,焦虑永远不会停止。

当你不再每天盯着孩子的状况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空间就会慢慢扩大。

成长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就像把种子种在土里,它会自然生长。

只有腾出空间,父母才能从内到外看到孩子身上的动力,那时,所谓的焦虑就会如尘埃般落下。

父母应该做的不是逼迫孩子过快长大,而是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感受到长大并好好生活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作者:何小伟;后现代主义心理咨询,心理学专栏作家。作者 |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热门专栏《人生你说了算》作者,畅销书《亲情为何伤人》、《爱情为何伤人》作者,微博:@武志红。目前,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等10个城市开业。本文原载于公众号[武志红]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 电话直呼

    • 19113215764
    • 19113215764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