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热播剧他从火光中走来揭示抑郁症女孩悲剧,反思父母责任与孩子心理健康时间:2024-12-05 11:12 最近,无意中看了热播剧《他从火中来》。 有一个场景让我热泪盈眶: 抑郁女孩孙萌被父母强行提出分手。她爬到了楼顶,想要跳楼。被消防员救起后,她因父母的一巴掌再次跳楼。她毫不犹豫的一秒就死了…… 这让我想起著名心理学家布拉夫曼说过的话:“大多数时候,孩子自杀时,父母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 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患上抑郁,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想死。 在大人看来:小孩子懂什么,怎么会这么伤心呢?因为在大人眼里,孩子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烦恼的。 殊不知,小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他们是用心去感受这些事情的。 然而孩子不懂得自我调节,不懂得正确释放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家长及时识别孩子的抑郁,帮助孩子走出情绪阴霾至关重要! 1.抑郁绝不是虚伪的 现实中,和孙萌父母类似的人很多,认为抑郁是自命不凡/无知/叛逆。 为什么抑郁总是不被理解? 英国作家马特·黑格24岁时患上了抑郁后来回顾那段经历,他写道:抑郁是看不见的,它不是“感觉有点悲伤”,而且并不总是有明显的原因。 。 在父母辈的认识中,只有身体上的疾病,没有心理上的疾病。然而,这种认识与青少年抑郁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相悖。 据《中国精神卫生发展报告(2021-2022年)》显示:2022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14.8%。 也就是说,每六个家庭中就有一个的孩子会面临抑郁的考验,而中国抑郁青少年的数量已达2300万以上! 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家长从未听说过抑郁,心理医疗资源也十分匮乏。 在一篇讨论三四线城市青少年抑郁帖子下,有人表示,他所居住的城市没有心理咨询诊??所,更没有专业的治疗师。 “整个镇子里,我只见过一个拥有心理学第二学位的人。” 家长对抑郁缺乏正确的认识,心理健康领域的医疗资源匮乏,这些都导致了抑郁误解。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谁来拯救抑郁孩子呢? 在青少年中,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抑郁。 主要是因为当面对压力时,女孩更容易将压力内化,因此常常感到无助和绝望。男孩更有可能将压力外化,显得冲动且具有攻击性。 无论是抑郁还是烦躁,任何一个都让人很困惑。尤其是青春期儿童的抑郁,很容易被视为青春期叛逆。 所谓青春期叛逆,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一方面,他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父母又觉得他们还没有长大,不愿意放手。 两者之间的矛盾,让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爆发欲望,于是出现逆反行为。 但抑郁则完全不同。这是一种疾病。会对孩子的思维、认知、记忆能力、社会交往、自我价值感等产生严重影响。 2. 当一个抑郁孩子决定去死时 有人说,成年人的崩溃是在一瞬间发生的,但麻木和疼痛却是日积月累的。同样,孩子的绝望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知乎上,有一个心理咨询发的帖子。 她收治了一名14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将他送往医院时被诊断出患有严重抑郁。 但即便如此,他妈妈还是试探性地问我: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回学校?他的成绩很好,但是他不能让这种事情耽误了他。 一个濒临自杀的孩子和一个关心他成绩的父母似乎生活在两个世界。没有人知道这个男孩有多害怕。每次考试,他都会紧张得心跳加速、头晕目眩。他满脑子想的都是:他考试没及格。该怎么办。 后来发展为无缘无故哭泣、失眠、厌学,甚至烧炭自杀。 英国一项针对青少年心理学研究发现,不恰当的养育方式是导致儿童抑郁的最大原因。 抑郁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患病的家庭”。 开头提到的女孩孙萌,已经上大学了,还被父母逼着做决定。他们对女儿提出各种“霸道”要求,言语中充满侮辱和指责。 孙猛绝望道:“他们只是担心自己,我死了,他们也不用担心有人生气,毁了他们的心肝脾肺,寿命也不会缩短。” 除了父母的不理解,失去活力也是抑郁患者面临的最大痛苦。 在孙萌的微博中,有这样几段话: “被确诊为抑郁后,我心情平静多了。感谢医生让我在他的办公室睡了半个小时。” “我提前一个小时离开家,可还是迟到了,单词背了无数遍,可还是拼错了,我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我不想让你失望。”我的父母已经不在了,我不想再耽误大家了。” “人生的游戏太难了,我决定删掉账号,不再玩了。如果还有下一次,就让我当蒲公英吧。晚安,朋友们!” 其实,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正如马特·哈格(Matt Hager)所描述的那样:你可以同时感到抑郁和快乐,就像一个清醒的酒鬼一样。 很多优秀的孩子表面看似平静,但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因此,没有哪个孩子会突然抑郁。 所有的抑郁都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压抑才逐渐形成的。 就像前来咨询的妈妈的孩子一样,在她抑郁之前,她曾多次向妈妈发出“求救信号”,但都被忽视了。 咨询过程中,这位妈妈感叹道,回忆起自己和孩子的日常生活: 我一直认为我和女儿的关系是健康的。 因为她之前告诉过我一切,我也会告诉她该怎么做。 比如之前,她经常打电话回家说自己学习压力很大,和同学关系不好。我告诉她,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很重要,要从自己身上找出原因; 当她痴迷想要爱上别人的时候,我告诉她,女孩子要学会爱自己,远离那些忘恩负义的人; 她说她不想去上学,心情不好。在我看来,这只是懒惰,所以我告诉她,她必须去,不然成绩下降了怎么办…… 直到有一天我回家,孩子歇斯底里地哭着说,他站在学校的阳台上心想:跳下去吧。 我惊慌失措,立即带孩子去医院。结果,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快乐,就可以摆脱抑郁。 这是一种偏见。抑郁人无法体验任何美好的事物,比如日落、食物和旅行。 “吃点好吃的”或“睡个午觉”的想法确实会伤害孩子。 3.面对抑郁,家长要醒悟 面对抑郁或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破除误解,正确看待抑郁。 抑郁确实是一种疾病,但并不值得羞耻。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数万抑郁患者鼓起勇气向妈妈诉说这件事。 一名女孩表示,她已经与抑郁作斗争7年了,一直想自杀。 当我终于鼓起勇气告诉妈妈时,妈妈说:“你总是这么装腔作势,你都这样了多少年了?你受不了吗?” 亲人的冷漠和不理解,是对抑郁孩子最大的伤害。 作为家庭教育的实践者,我想再次重申:抑郁不是孩子的“无理取闹”、“虚伪”行为。它是一种客观疾病,需要足够的关注和理解。 其次,收起居高临下的态度,平等对待孩子。将孩子置于次要地位,忽视孩子的真正需求,是很多家长的通病。 我在跳楼自杀前读过一个孩子写的遗书:“妈妈,如果你不喜欢,那我就去另一个世界,穿不妨碍你眼睛的二维衣服。这样,我还是一个好孩子,不是吗?” 在母亲眼里,孩子喜欢的东西都是淫秽、恶心的,她用各种方式侮辱孩子,逼迫孩子抑郁而自杀。 爱好没有正确或错误的标准。 尊重孩子的真实需求,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是尊重孩子的最低底线。 最后,理解和同理心是抑郁最好的解药。 抑郁孩子最需要亲密的人的同情。父母的一句“我明白”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鼓励和支持。 人文主义者罗杰斯认为,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心理咨询咨询师陈晶晶提出了共情的四步流程:接受——倾听感受——识别需求——引导表达。 如果家长能做到这四个步骤,孩子的心理问题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俗话说,冰三尺不一日冻。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从现在开始就给他关怀,哪怕只是一个拥抱。 帮助您的孩子把精神世界的狂风变成和煦的微风!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