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如何让青少年远离抑郁?家庭、学校、社会需共同努力
编者注
国内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抑郁呈现年轻化趋势,不仅高中以上青少年,一些初中甚至更小的孩子也患有抑郁。家庭原因是儿童青少年抑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抑郁病程的首要因素。因此,家长在发现和早期识别孩子抑郁,营造和谐祥和的家庭氛围,改善亲子关系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除了家庭环境外,还与大环境的关爱与呵护息息相关。如何让青少年远离抑郁,成为家长、学校、社会都无法回避的话题。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协调社会资源,防患于未然。为儿童青少年营造一个轻松、温馨、快乐的成长空间,让他们远离精神上的委??屈,向着阳光生活。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付冬燕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开展抑郁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各高中、大专院校将抑郁筛查纳入学生体检范围,对检测结果异常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不少网友建议,不仅要关注高中以上青少年,初中生乃至更小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应受到重视。
近年来,一些数字和事例显示,我国抑郁患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家庭因素是影响抑郁患者病程的重要因素,如何让青少年远离抑郁,已成为家长、学校、社会均无法回避的话题。
抑郁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
当优优(化名)被确诊为抑郁时,她既高兴又难过,高兴是因为她终于可以得到家人的关注,难过的是生病的时候太痛苦了。
优优初一的时候,妈妈生下了妹妹。从此,一家人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在妹妹身上,尤其是妈妈。优优虽然明白妹妹需要特殊照顾,但心里还是不平衡,和父母的沟通也越来越差,越听越不听话,说话也越来越少。然而父母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优优在学校里过得不开心,班里的男生经常捉弄她,损坏她的课本和文具。有时她会跟老师说,但老师只是训斥他们,没有效果。优优本来打算跟妈妈说想谈这件事,但每次看到妈妈忙来忙去,总觉得她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有一段时间,优优经常躲在被子里哭,情绪非常低落。过了一段时间,新的症状又出现了:有时候昏昏欲睡,醒不过来,有时候一晚上都睡不着,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是个多余的人。人常常会莫名的烦躁,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极度的情绪异常终于引起了妈妈的重视,优优委屈地告诉妈妈“我好像病了”,于是妈妈带他去了医院,而“中度抑郁”的诊断让妈妈难以相信。
近年来,像优优一样出现情绪问题的中学生、大学生大有人在,“抑郁”已悄然降临到不少青少年的头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对外联络部2017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人患有各类情绪和行为问题。抑郁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抑郁已成为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
北大第六医院是一家专门治疗精神疾病的医院,儿童病房主任、儿童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曹庆久给出了一组更有说服力的数字:2010年12月,该院儿童病房收治的儿童患者中抑郁患者占比为23%,平均年龄为14.3岁;2015年12月,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5.7%,平均年龄为13.8岁;2019年12月,这两个数字分别为66.7%和13.6岁。
“住院的儿童,精神心理障碍比较严重,从粗略统计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第一,住院儿童中抑郁患者的比例上升了。第二,抑郁儿童患者的年龄下降了,10年下降了近1岁。”曹庆久说,“这几年,我们门诊经常有小学五六年级甚至更小的孩子,因为抑郁来找我们看病。”
家庭是影响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天真的孩子为何会患上抑郁?
抑郁研究院创始人、曾为重度抑郁患者的任可认为,首先是因为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在逐渐增强;其次是因为社会心理健康资源已经极为普及,青少年厌学、叛逆、自残等行为已经不那么常见,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诊断抑郁或者焦虑。“这两点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从青少年抑郁的主要分析来看,除了遗传基因,原生家庭带来的极端教育环境,尤其是家庭暴力、求学过程中的校园欺凌等,都会导致青少年心理发生很大波动。负面内容的泛滥也会对青少年心理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当问题出现时,孩子得不到家庭或学校及时有效的帮助,抑郁情绪日积月累就会发展成为抑郁。”
长春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康成从事心理咨询工作20余年,他表示,从近几年咨询师的情况看,导致青少年抑郁出现的前三大因素是学习压力、人际沟通和情绪困扰。第三方面是问题的表面。追根溯源,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疏离才是孩子抑郁的根本原因。”
他进一步分析,一种情况是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稍有不满就责备、训斥,甚至体罚,这种严厉的批评会给孩子带来抑郁、焦虑;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不但保护孩子,更没有物质生活以外的陪伴和交流,比如孩子长期留在养老院,工作非常忙碌,或者父母离婚后再婚,孩子感到被抛弃,对家庭关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孤独感,产生负面情绪。
“孩子抑郁和家庭关系密切,家庭氛围、家庭关系、家庭教育观念等都会有很大影响。”康程肯定地说。
多位专家也指出,家庭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诱因。抑郁研究所发布的《2019中国抑郁蓝皮书》显示,家庭原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首要因素。同时,家庭支持也是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的关键。换言之,家庭成员影响着抑郁的进程。
现在是父母了解更多信息的最佳时机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在青少年抑郁微信群中看到孩子们对父母的抱怨和指责:“我妈妈在我的包里找到了抑郁的药,把它扔掉了。”“确诊那天我妈妈哭了,但之后她还是这样对待我。”“这个世界上,给我带来最大痛苦的人就是我的父母。”“我妈妈带我去看心理医生,我想最重要的是她去了。”
在这些孩子责怪的病童家长群里,记者感受到了家长们的无助、迷茫和无知。“我的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说话,该怎么办?”“我的孩子吃药快一年了,最近又复发了,是不是有什么我们没注意到的地方?”“我的孩子已经辍学一年了,有时候真的感觉坚持不下去了。”“500元50分钟,一个月的钱都不够心理咨询钱。”“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言语暴力,我们整天心惊胆战。”一边是挣扎在创伤边缘的孩子,一边是无力陪伴孩子的家长。
“病例中,几乎所有的抑郁儿童,都与父母关系不好有关。一个温暖、宽容、理解、支持的家庭,很少会有抑郁儿童。”曹庆久说,“正如阿德勒所说:快乐的童年就是幸福的童年,可以用一生去治愈,而不快乐的童年,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这些70、80后家长大多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心理健康教育,面对无计可施的疾病时,可能会选择逃避、漠视,或者冷处理,这可以理解。”任可说,“但不可行。”
康成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医院确诊了病情,家长却说孩子没病。“一方面反映出家长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另一方面,家长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面对家庭教育问题的现实,我担心孩子被外界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担心学校不让孩子上学……”
最让曹庆久感动的是,当他问到家长带孩子就诊的原因时,普遍的回答都是“孩子不能上学了”。他说:“只要孩子还能上学,哪怕她真的得了抑郁,也是很痛苦的,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继续上学,而不是接受治疗。”他分析说,原因一是家长对抑郁不了解,二是很多家长对这个病有羞耻感,还有一点,家长只顾着孩子的学业,不顾孩子的感受。
“对于一个想要改变的家长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任可说,虽然孩子不幸生病了,但这可以引发家长对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孩子个人成长的反思和探讨,“这是家庭重新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药物治疗才能治标,家长才能治本
如何帮助孩子快速走出抑郁,让家庭回归正常?很多家长都在苦苦寻找答案。
任可的建议是,第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要简单地认为让孩子变得更坚强就能战胜病魔,而要让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解决问题。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陪伴。“在漫长的精神心理康复过程中,药物只能治标,父母才是治本的‘中成药’。”
康成表示,除了及时就医,父母的支持陪伴、家庭氛围的营造也至关重要。
康成表示,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无论是因为自身情绪问题,还是因为孩子的病情,都要努力去改变,积极去调整。不管孩子是否有抑郁,家长在日常的交流中都要尽量去理解、体谅孩子的感受,并用肢体语言或者口头语言去表达,每个孩子都是需要被接纳、被爱、被认可的,第三,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多和孩子探讨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给予一些正面的引导。
曹庆久最后总结说,第一,青少年抑郁的患病率确实在逐年上升,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第二,家长在抑郁的发现和早期识别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和关注青少年抑郁的治疗,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
康程从学校角度呼吁相关教育部门协调社会资源,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机制,加强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培训。
任可近日出版了《你的第一本抑郁自救指南》一书,她希望通过近两年来对抑郁患者及治疗状况的调查研究成果,帮助到更多的患者及家属。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