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离家出走心理咨询|13 岁女孩负气离家出走,打骂教育真的可行吗?复旦教授有话说

作者: 成都心理咨询 2024-09-20 11:05

上周,群主发布了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来自四川的13岁女孩,因第一次被爸爸骂而愤然离家出走,最后被好心人发现的故事。(查看详情请点击→)

 

其中,团队负责人提到,如果不是好心人的帮助,那个因为被父亲骂而离家出走的女孩可能再也见不到家人了。

 

不过,儿童群里的一些家长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故事里的父亲责骂孩子太少了。

 

↓↓↓

 

在“快乐教育”、“孩子越打越骂越叛逆”似乎已经成为教育共识的今天,为什么还是有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打骂呢?

 

或许,我们可以看看这位复旦教授的看法。

 

孩子不挨打就不会有成就?

 

复旦教授的这番言论传遍了家长圈!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曾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他的主要观点是,在今天的教育中,父母无休止地退让,对孩子打骂太少,让孩子不知道犯错的界限在哪里。

 

△钱文忠摄

 

他在演讲中回答了当今大多数家长困惑的几个问题:

 

成都孩子离家出走心理咨询_离家出走心理辅导_对离家出走孩子的心理疏导

 

父母:

 

现在我们经常讲“快乐教育”,但这种方式真的能教好孩子吗?

 

钱文忠:

 

今天我们讲快乐教育,说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但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也不快乐。记忆往往是虚幻的、快乐的,“伤好了,痛就忘了”。

 

在座的各位考上大学的人,都是通过努力才考上大学的,小时候,我们也有很多作业,吃不饱饭,有时还要被老师打骂。

 

教育为什么要快乐?我真的想不通。教育怎么会快乐?我怕是被外国教育搞糊涂了!

 

教育当然会有痛苦,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向注定要继承我们事业的后代屈服。

 

父母:

 

现在的教育都提倡不要打孩子,而要鼓励孩子,但是一味的屈服真的能教好孩子吗?

 

钱文忠:

 

现在我们多以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学习,这没有错。但是惩罚呢?没有惩罚能教育好吗?单靠鼓励能教育好吗?我不相信。

 

现在的孩子不能骂,不能说,不能批评,不能接受一点挫折!

 

我在欧洲留学过,经常说欧洲教育好,那我们来看看英国好学校的规矩有多严格吧。

 

英国议会通过法规,“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允许教师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措施,迫使不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

 

说白了就是适当打一下就可以了。

 

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的墙上不是经常挂着一把尺子吗?

 

成都孩子离家出走心理咨询_对离家出走孩子的心理疏导_离家出走心理辅导

 

据说,如果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要被打三次,而且只允许打手掌,不能打手背,并且要在两名老师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但如果过去的教育是错误的,那么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这些校长是怎么来的呢?

 

我觉得教育不应该再盲目地屈服了,要真正对孩子负责,不要去迎合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才是最基本的素质。

 

父母:

 

如果我们不再向犯错的孩子屈服,而是惩罚他们,我们能让他们明白什么呢?

 

钱文忠:

 

我们必须告诉孩子,犯错就要承担后果。

 

如果全社会都形成父母对子女屈服的风气,未来的孩子就不堪设想,我们的未来就不堪设想,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们,也担负不起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

 

现在,孩子向前迈一步,社会让步;孩子向前迈一步,老师让步;孩子向前迈一步,父母让步。

 

我们现在说要鼓励孩子的自信,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要自信,这没错,但是也不能过度,当一个受过这样教育的孩子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他所面临的反差足以摧毁他。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是不公平的,要做好受很多委屈的准备,越早受这样的委屈,就能越早得到磨练。

 

如果我的孩子犯了错误,校长或老师惩罚他,甚至打他几下,我就会感谢老师。

 

我相信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大爱的,希望教师们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拿着大棒。

 

不要只讲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快乐学习、成功教育,全都成功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教育孩子做快乐的普通人就好!

 

孩子犯错时应该受到打屁股吗?

 

成都老师这么说

 

离家出走心理辅导_对离家出走孩子的心理疏导_成都孩子离家出走心理咨询

 

对于复旦教授的观点,国家级心理咨询、全国优秀班主任、成都市成华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李涛认为,虽然打孩子不值得提倡,但结合实际情况,如果孩子不听你说什么,为了让孩子知道犯错的界限,“打”或许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

 

但李老师特别强调,家长要把打屁股当成“达摩克利斯之剑”(源于古希腊传说),让孩子时刻有不犯错的意识,随时在心中敲响警钟,也就是说,打屁股不应该成为一种频繁的惩罚手段。

 

李老师说,从教这么多年,身边很多成功的孩子都曾被父母打过,比如李老师以前教过的一个胖小子,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奶奶对他特别宠爱。

 

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将孩子接回家,但孩子明显不能适应学校生活,比如开学没几天就不写作业了,一年级学生宁愿在书桌前呆到12点,累了也不睡觉,也不愿写作业。

 

孩子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习惯了部队纪律严明的生活,看到孩子这样,自然不能接受,于是上前对孩子动手打了一顿。

 

从此以后,孩子懂得了该做的事必须做,不能消极抵抗,现在读高一,身心都很健康。

 

讲到这,李老师还补充道,“打人”的后遗症现在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夸大了,他们把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的后遗症归结为“只要打一次,孩子就完蛋了”。

 

其实从生活中很多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孩子屡次不听劝告,偶尔打他一两次,并不会有那么夸张的后遗症。同时,如果选择无休止地屈服,孩子就不知道犯错的界限在哪里,而这才是孩子最可怕的“后遗症”。

 

但有人可能会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同孩子应该接受‘快乐教育’,打骂孩子不属于‘快乐教育’,你们的观点是不是有点落后了?”

 

李老师回答说,现在很多家长之所以认可“快乐教育”,并不是因为觉得这样对孩子更好,而是因为它满足了自己的心理投射。

 

比如,如今很多父母小时候没有那么好的家庭环境,自然吃了很多苦头。所以,拥有一个甜蜜的童年,一直是这些父母从小的愿望。虽然现在他们无法体验到这样的童年,但他们的孩子可以。与其说这些父母认可“快乐教育”,不如说他们是在让孩子帮他们实现愿望。然而,他们却忘记了,如果没有这样的童年,他们今天会不会有这样的成就?

 

李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发现,很多孩子小时候家庭条件好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要比孩子小时候家庭条件差的父母严格得多。

 

总体来说,李老师认为,虽然打人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但如果孩子真的挑战了底线和原则,这也是一种让孩子认识到犯错界限的方法。不过能不用最好还是不要用。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什么时候会打孩子?或者你从来没有打过他们?为什么不在下面的评论中分享你的想法呢!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