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当孩子出现厌学、抑郁倾向时,父母该如何做才能预防悲剧发生?
作者 | 天涯
来源 | 吴志宏(ID:)
面对抑郁患者,宽容而不压迫,就是最好的仁慈。
上周五我去看了电影《心灵之子》。
我看的时候几次流泪。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非常具有反思性和教育意义的电影。
讲述了讨厌学校的抑郁青少年尼古拉斯的故事。
从茫然无措到不断向父母寻求帮助;
从努力变得优秀,到被质疑、被拒绝;
最后,在痛苦和压力之下,他们走向了毁灭……
这是一个沉重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一个抑郁少年的内心的混乱与迷茫;
同时也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拯救与毁灭孩子,往往只是一念之间。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讲一下:
当孩子出现厌学、抑郁的迹象时,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防止悲剧发生?
(注:本文含有轻微剧透)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影片中尼古拉斯的心路历程:
两年前,父亲彼得爱上了一位名叫艾玛的年轻漂亮的女人,便抛弃了妻子和儿子留在家中。
后来他和艾玛组建了新的家庭,并生下一个年幼的儿子。
但他并未就离婚和再婚一事向尼古拉斯做出任何解释或交代。
尼古拉斯最担心的是被父亲抛弃。
父亲离开后,母亲凯特心里充满了怨恨,不断地在儿子面前咒骂前夫。
尼古拉斯对此很矛盾:
一方面,他确实被父亲抛弃了,感到失落、痛苦。
另一方面,他仍然深爱着并崇拜着他的父亲并渴望他回来。
对父亲的爱与恨的分裂是尼古拉斯的第二个关注点。
在父亲的忽视和母亲负能量的双重袭击下,他患上了抑郁:
我的心里充满了痛,却说不出痛的根源;
无法融入学校生活,表现出厌学、逃课等行为;
为了麻痹痛苦,他不惜用刀自残……
为了逃避怨恨他的母亲,他要求搬去和父亲一起住。
父亲收留了他,并为他找到了一所新的学校,继母也尽力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但不幸的是,
尼古拉斯的父亲和继母并不理解他的痛苦,总是有意无意地给他施加压力,要求他尽快适应新的学校,补上缺课。
当尼古拉斯无法承受压力,再次开始逃课、自残时,他的父亲变得非常愤怒,情绪失控,将儿子打倒。
尼古拉斯哭着对父亲说:“我现在非常痛苦,感觉不到活着的意义。”
他的父亲非但没有同情他,反而责怪尼古拉斯太脆弱:
“我小时候的处境比你困难得多,但我还是靠自己挺过来了。你为什么总是无缘无故地抱怨?你就不能像我一样坚强吗……”
不被父亲理解是尼古拉斯的第三个担忧。
第二天早上,他在浴室里用刀割腕自杀。
幸好他的继母及时发现并送他去医院。
但这仍然无法阻止他产生自杀的念头。
经过一周的医院观察后,医生建议他继续住院。
但他想尽一切办法恳求父母带他出院,并承诺好好上学,不会再伤害自己。
他的父母相信了他的话并把他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他平静地向父母表达了歉意和感激。
随后,他借口洗澡,持枪在浴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尼古拉斯为何自杀?
影片中有两句台词解释了可能的原因:
①父母离婚造成的负面影响。
影片中,尼古拉斯的父母其实已经情感纠葛多年。
出于对儿子的责任,父亲留在家里忍受前妻。
遇见艾玛之后,他选择离家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而对于母亲来说,她始终没能走出丈夫离去的阴影。
当她在儿子面前咒骂丈夫时,她幻想着丈夫会回心转意。
父亲缺乏真诚的解释,母亲无法从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导致:
一方面 -
尼古拉斯对毁掉他家庭的继母艾玛充满了仇恨;
另一方面 -
尼古拉斯陷入了自我怀疑,怀疑父亲离开是因为他不够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频频出现问题,成了父母婚姻失败的替罪羊。
他采取逃学、自残和抑郁方式,希望父母能够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他的问题。
但他的父母只是把他的问题归咎于他,并没有真正理解他的困难。
哪怕生病、受伤,似乎也无法改变现在的状况。
他被困在同一个地方,没有出路,这给他带来了深深的沮丧和绝望。
②代际创伤的传承与演变。
尼古拉斯的父亲彼得的童年也过得很艰难。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他的政治野心而残忍地离家出走。
彼得独自在家照顾生病的母亲并亲眼看着她死去。
当时,父亲就在同一个城市,但他却不愿意回来见妻子最后一面。
这件事成了彼得心里的一个难解之谜。
40年后,他找到了年迈的父亲,希望得到一个真诚的解释或交代。
可没想到老父亲根本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一直责怪彼得:
“你已经50多岁了,还在为40年前的琐事犹豫不决,真是不成熟啊。”
从中不难看出,彼得也是一个经历过童年创伤、从未被父亲抱过的“孩子”。
在意识层面——
他努力不变得像老父亲那样冷酷无情,甚至为了陪伴尼古拉斯毅然放弃政治生涯;
但在潜意识层面——
但他却无意识地重复了父亲的轨迹,离家出走,抛弃妻儿,无法在情感上理解和回应儿子的需要。
这既是彼得的困境,也是他一步步把儿子推向绝境的深层原因。
尼古拉斯的经历就像一面放大的镜子,映照出许多孩子的成长历程。
研究表明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但约有71%的抑郁儿童试图隐藏自己的病情。
为什么要躲?
每个孩子的情况和原因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不被外界理解和接受。
就像尼古拉斯一样。
他最初与母亲一起生活,但母亲多年来的负能量完全无法为他提供情感价值和关系滋养。
后来他搬去和父亲一起住,但父亲却不能理解他的痛苦,总是要求他努力学习,融入同龄人中。
即使在继母知道他抑郁之后,她也一直对他怀恨在心,把他当成“外星人”,不允许他与弟弟接近。
母亲的软弱、父亲的孤立、继母的排斥,使尼古拉斯陷入无人宣泄的痛苦境地。
他不敢承认自己内心的脆弱和痛苦,只能撒谎,竭力隐藏自己的病情,假装是一个正常人。
但却没有人知道,他内心那个被压抑、痛苦、绝望的自我,是怎样的挣扎与纠结。
我采访过患有抑郁的青少年,他们表达了两种类型的抑郁:
第一:抑郁是无法控制的。
抑郁是一种疾病。
它不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甚至可能涉及生理病理:失眠、厌食、恶心呕吐等。
当他们独处时,他们常常会无意识地感到悲伤、痛苦,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无法控制自己。
无论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是心理上的负面情绪,都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第二:抑郁患者常常会自我攻击。
从意识层面上看,他们知道他们应该振作起来。
但从心理和生理上来说,他们根本做不到。
结果,他们充满羞耻、内疚和无价值感,感到深深的绝望和无助。
尼古拉斯的自残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攻击形式。
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没什么问题,可以和你进行正常交谈。
但事实上,他内心抑郁情绪和感受并不会因此而消失。
相反,你越是压抑、隐藏它,它就会变得越严重。
有一天,它甚至会以更强大、更丑陋的形式重新出现,吞噬一个人所有的希望。
如同刚被父母从医院接回来时一样,尼古拉斯心平气静地为父母煮咖啡,全家人都很高兴。
但下一秒,他却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结局让人意想不到。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当孩子表现出厌学和抑郁的迹象时,父母该如何防止情况恶化?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强调两点:
不要太妄加评判;
不要强迫教育。
如前所述,很多抑郁儿童之所以隐藏自己的病情,是因为不被外界理解和接受。
最常见的就是来自家长的批评:
你只是虚伪,只要坚强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你只是比较封闭,需要多和人交流;
你就是懒,多跑步,多看书,做家务......
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这也许不是什么大事。
但对于一个抑郁孩子来说,这其实是很沉重的。
评价是对他内心痛苦的否定;
另一方面,教育又给他内心的无力感施加了压力。
这一切无疑会进一步刺激他的羞耻感和内疚感,加剧他的孤立感。
归根结底,要真正走出抑郁,他们首先需要有机会体验活着的舒适并恢复对生活的渴望。
家长能做的只有:
提供支持性环境,不要加剧他们的痛苦。
一位患有抑郁的女孩曾经分享过这样的故事:
几年前,她两次高考失利,抑郁变得沮丧。
每天晚上,她都会独自坐在租房客厅的沙发上,一连几个小时发呆。
有一天,我和奶奶聊天,她脱口说道:
“我太累了。我真的想死掉,结束这一切。”
当奶奶问她“你怎么了?”的时候,她下意识地否认了:
“没事,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奶奶没有多说什么。
但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都看到祖母带着毛线来到客厅,坐在她旁边,静静地织毛线。
没有刻意的打扰,只有默默的陪伴。
女孩从抑郁中恢复过来后,回顾了自己的康复过程,说道:
“祖母默默的陪伴让我感觉在家里有了归属感;
我突然不想再死了,因为我爱上了客厅的温暖和宁静。”
面对抑郁患者,宽容而不压迫,就是最好的仁慈。
尝试陪伴他并让他感到安全。
不要诱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但要让他知道:
当他愿意谈话时,你会尊重他的感受并愿意不加评判地倾听。
不要强迫他改变,而是让他知道:
当他想要站起来的时候,你会愿意尽力地帮助他。
当他处在安全的环境,不再需要伪装自己时,他就能大胆地展露自己,并逐渐找到生活的意义。
但如果作为父母,你也陷入焦虑和无力之中,无法独自完成上述所有事情,那也没关系。
因为您还可以选择:
勇敢地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你可以为孩子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也可以陪同孩子参加家庭治疗。
为您的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来表达他或她的抑郁。
你也可以更加细心、全面地了解你的孩子,与他们共同成长。
这也许是一段漫长的路程,但没关系,无论黑夜有多漫长,白天终究会破晓。
作为一个人,你的孩子是珍贵的,他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更自由的生活。
作者:天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市心理学会三级心理咨询,羊话APP咨询师。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武志红),微博:@武志红。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等10个城市开业。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