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考试压力心理咨询|高考临近,孩子压力大到撑不下去,家长该如何帮助他们?
最近,在问答室看到很多孩子在提问。平时高考会让他们有些压力,以为马上就到了,只要坚持一下就结束了,但现在却感觉自己坚持不住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再多也好像没用。作业完成也变得特别困难,失去了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不想学习。有的把压力转化成食欲,吃得更多更胖,开始怪自己为什么会胖,陷入恶性循环。有的甚至觉得每天除了自残行为,几乎没什么事可做……
线下,我最近也在给类似的孩子做心理咨询,其实这些孩子大部分学习都很好,目标也定得比较高,但是临近考试,心里真的有点迷茫,感觉最近父母有点不喜欢自己,不想变成坏孩子,不想让家人承担治疗费用,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没用……
高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学业水平的考验,但实际上高考是在一定压力下进行的竞争性考试。从心理学角度看,高考除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外,也是对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调节能力的筛选。因此,不同的人应对考试压力的方式也不同。
有些人根本无法接受自己的焦虑,希望自己一点都不紧张,强迫自己放松。但因焦虑而焦虑,因紧张而紧张。其实,考试焦虑无法完全消除,有考试焦虑很正常。
01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明显缺乏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端恐惧,是人遇到某事(困难、挑战)时的一种正常反应,主要表现为紧张、不愉快,严重者会出现一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胸闷、心悸、乏力、口干、注意力不集中、出汗等。
考试焦虑是面对考试挑战时产生的一系列焦虑反应,包括考前焦虑(对考试的期待焦虑)和考试过程中的现场焦虑。
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有:紧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腹部不适、尿频、手抖等。当你感到极度焦虑时,会出现以下症状:心跳变慢、肌肉张力下降,甚至出现晕考。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你应该意识到自己患有考试焦虑。
焦虑是人类正常的情绪,有它存在的价值,它能充分调动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只要我们在乎考试,焦虑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们不在乎考试,但大多数考生还是会在乎的。因此,大多数考生都会有一定的紧张情绪,这让他们保持注意力和警觉性,这对提高考试成绩是有益的。只有过度的时候才有害。
所以,不要抵抗焦虑,越抵抗就会越焦虑,因为它无法消除,它的存在是正常的。
02考试过度焦虑怎么办?
1. 不要抗拒,而要接受
了解焦虑的特征。焦虑就像一只纸老虎:你越害怕它,你就会越焦虑。当你知道它是什么时,你就不再害怕它了。相反,你会觉得它没什么,它就消失了。
当焦虑来临时,不要惊慌,继续做自己,做自己就好。然后焦虑会慢慢消退,但你越害怕它,它对你的影响就越大。
2. 了解考试焦虑
我们需要了解其原因。考试有不及格的可能,也有成绩不如预期的风险,这会引起焦虑和担忧。因此,有欲望就会有焦虑。
这些情况会导致过度焦虑:对自己或老师期望过高;担心别人的评价;缺乏自信,自我贬低;焦虑人格(想象失败,多愁善感);自视过高,为自己设定不适当的目标。
由此可见,考试焦虑与亲子关系、考生自身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亲子关系对考试焦虑的影响:
1. 父母期望过高
害怕让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失望或疏远会直接导致考试焦虑。
2.家庭冲突
担心考试结果会引起考生与家长之间,以及家长之间的冲突。
3. 父母的教养方式
国内学者发现,很多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不愿意倾听孩子的需要。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常常在考试前给孩子买很多好吃的,甚至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对孩子格外好。这让孩子心里不舒服,会觉得总要做些什么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孩子就会变得紧张、焦虑。
其他国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父母的限制、责备与矛盾、过度保护、拒绝,甚至是表扬,都可能增加孩子的焦虑水平。
国外另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负面评价会将信息内化,产生敌意和内疚感,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慢慢积累后,会伴随学习失败、焦虑、悲伤和痛苦。为了让孩子学得更好,一些父母选择压制等负面评价,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让孩子更加焦虑和紧张。
给家长的建议:
1. 建立亲子间的沟通。父母应多倾听,少评判。
2.父母不应给予过多的鼓励或批评。
3、减少考试前的家庭纠纷或??矛盾。
4、考试前不要刻意改变以前的生活状态或习惯,比如问孩子想吃什么好吃的,或者给孩子做汤,只要照常吃饭,保持以前的习惯就行。
5. 家长不应反复向考生陈述自己的期望,而应告诉他们只要去参加考试,看看自己的表现就行了。
给候选人的建议:
1. 对于缺乏自信、自我贬低的候选人
首先,我们要克服拖延症,越没有自信的人越容易拖延,拖延得越多,越没有把握。
考试前制定好计划,然后一步步执行。
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回忆自己做过的成功的事,回忆成功时的心理体验,然后对自己说:“我一定会考好这次考试。”这样可以消除你的紧张情绪,激发你的自信心。
重视积累的力量,关注自己的收获,每天看看自己收获了什么,而不是关注自己的不足。关注每天我们能做什么,掌握了什么。这样,当你看到自己每天都有所收获时,你的内心就会更加平静。
2.具有焦虑特征的候选人容易想象失败,并且变得多愁善感。
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你紧张,其实大家都紧张。成绩好的人可能比你更紧张,因为他们对自己要求更高,更焦虑。所以,不要以为自己最紧张,大家都紧张。
挑战消极的想法,发现其中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发现自己想法的不合理之处,并提醒自己没有必要对此过分担心。
专注力训练:投资于你所做的小事。吃饭、走路、洗澡等时候,不要想着学习。当你沉浸在生活中时,你会忘记你的焦虑,这些会冲淡你的焦虑。
高考临近,要调整每天的目标,把知识点吸收、掌握好,把宏伟目标放下,过好每一天,感觉每天都有收获。
3.对于自我评价过高的候选人,会设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我总是想比其他学生做得更好,甚至会嫉妒他们中的一些人。你可以请有经验的老师给你适当的建议,设定适当的目标。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并不准确。多问两个老师,他们会给你更客观的定位。
你必须接受自己的平凡。事实上,如果你把目标定得太高,你会变得焦虑。只要尽力去做你能做的事就行了。
不要太有竞争意识,保持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复习就好。
03 考前如何调整心理?
1. 呼吸训练
当你开始焦虑时,深吸一口气,屏住一两秒,然后慢慢呼气。重复几次,你就会放松下来。之后,你可以做其他需要做的事情。你可以在有空的时候练习这个,这可以帮助你在焦虑来临时迅速平静下来。
2.有氧运动
运动是调节情绪、释放压力的好方法,建议每周运动两次,如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散步等,注意不要太激烈,避免受伤,每次运动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为宜。
3、临近考试,复习什么不重要,但要保持复习的习惯,让自己安心。
考前两周,可以定一个考前计划,不宜做太多题,要多复习总结:比如看看自己的笔记,以前考试的错题等。考前一周,不宜做太难的模拟题,最好做些相对简单的题和符合高考难度的题。这样会让你心里踏实,更有信心。在整理试卷和错题的时候,积极提醒自己:我做了这么多试卷和复习,我已经尽力了,这就够了,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4.科学安排生活
避免熬夜。每个人一天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备考,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更容易疲劳。根据考试时间调整作息时间,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
饭后不要马上学习,其实饭后很多血液滞留在胃里,大脑缺氧,学习效果不好。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聊天……
5. 调整对考试的兴奋感
因为高考是在白天进行,所以需要调整好作息时间,让自己白天的身体状态保持良好。考前3-5天,每天上午和下午做类似高考级别的模拟题,不用学什么新知识,其他时间段背一些其他的知识点就可以了。
6. 发现你的消极想法并学会改变它们
我在和其中一个孩子交流的时候,发现他有一种消极的想法:“就算我努力也没用。”我说,如果不是你,而是别人有这种想法,认为就算自己努力也没用,他还会努力吗?而如果他有另外一种想法,认为努力是有用的,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那他是不是就会不一样了?
我给他举了很多例子,不是说努力没用,而是需要多种方法,比如发现和填补空白,用有限的时间攻克最需要攻克的部分,而不是一直做自己已经很熟练的内容等等。
并且告诉他,他可以选择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要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想法,更积极的想法,我们的心情就会越来越好。
7.学会用合理的方法宣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大多数孩子都不懂得如何宣泄自己的情绪,他们要么压抑自己的情绪,要么在无法再压抑自己的情绪时,就用暴饮暴食或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应对情绪。然而,这些都不是发泄情绪的好方法。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发泄情绪,这些方式不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伤害:
找对的人倾诉,在一些安全的关系中倾诉你的烦恼和困惑。这里强调的是“对”。那些能给你支持和鼓励,让你感觉舒服的人,就是对的人。比如你的一些家人和朋友。如果你觉得没有合适的人,也可以找专业的倾听者或辅导员。
去运动,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在运动中放松身心。其实运动也是一种放松,当我们学习压力很大的时候,可以通过运动来放松,刺激大脑的不同区域,在紧张与放松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会提高学习效率。
写作疗法就是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全部写在纸上,不必在意字迹是否工整,内容是否合乎逻辑,只要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
打枕头和沙袋,通过击打柔软的物体来释放你的愤怒和压力;
使用空椅子技巧释放情绪:在房间里放一把空椅子,假装你想交谈的人坐在椅子上。然后你可以向椅子表达你的情绪(感激、内疚、愤怒和辱骂都可以)……
当然,如果焦虑特别严重的话,就需要寻求心理咨询的专业干预,或者寻求学校心理医生的指导,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善焦虑。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