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校园霸凌心理咨询|孩子身心发展与校园欺凌:了解这些行为,保护少年的你时间:2024-09-17 11:05 儿童的身心发展 哪些行为构成校园欺凌? 这个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 我们该怎么办? 保护年轻的你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 - 以下行为被视为校园欺凌 学生之间,具有年龄、体格或者人数优势的一方,故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列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负、侮辱另一方,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构成欺凌行为。 这些情况发生 你的孩子可能正在被欺负 突然不想去学校了 如果一个原本并不排斥上学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意上学的倾向,那么可能是在学校发生了一些令孩子困扰的事情,而孩子不愿意面对和处理。 不明原因的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心情很低落,有不想学习的想法,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喜怒无常,也许是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影响到了他。 抱怨一些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尝试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提出问题,或者邀请同学来家里玩,随便聊聊天。 身上的伤疤 孩子放学回家时满身泥土和瘀伤,明显是打架造成的,但孩子坚称自己是意外受伤。不要置之不理。 异常行为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强烈的反应,比如特别粘人,拒绝上学,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残倾向等,建议家长尽快去学校了解情况。 睡眠问题 失眠、噩梦、遗尿等问题也是孩子在学校被欺负的表现。 发生校园欺凌怎么办? 如果你是孩子 1.保持冷静。 2.寻求帮助,向路人求助,用不寻常的举动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3.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尝试用警告的话语来击退对方,或者通过策略性的谈话和利用环境来让自己摆脱困境。但不要激怒对方。 4. 在学校不要主动与同学发生矛盾,若发生矛盾应及时寻求老师帮助解决。 5.无论遭遇何种恐吓,一定要告诉父母,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创伤。 如果你是家长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自我保护。 有些家长通常会要求孩子听话,压抑孩子的自尊心,这很容易导致孩子在校园成为欺凌的对象。如果情况超出了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该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在校园遭受欺凌。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与同龄人建立友善、支持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可以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起到缓冲作用。 3.保持冷静,孩子们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的孩子告诉你被欺凌的事情时,请保持冷静,认真倾听并做出回应,让您的孩子知道情况完全在掌控之中,无论发生什么,你的父母都会站在他身边、支持他。 4. 要有同理心,不要询问太多细节。 不要只是安慰孩子,告诉他不要对同学发脾气。这可能会让孩子误以为他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被欺负,从而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向孩子表现出同理心,向他发出信号,他所描述的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他所遭受的待遇感到非常难过。 5.接受,你的父母永远不会抛弃你。 孩子被欺负后,很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此时家长要宽容,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压力状态,避免对他造成二次伤害。 6、先安慰、安抚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会更珍惜别人的关心。越早处理情绪,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和未来影响就越小。这比解决问题本身更重要。 7. 谢谢你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 告诉孩子,你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并向他解释,只有他愿意谈论这件事,父母才有机会帮助他。更有效的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告诉我这件事,尽管这有多么困难,你还是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学校应该做什么? 1.先救助:对于遭遇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学校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救助等。 2、适当惩罚:学校必须将校园欺凌行为的实施者告知家长,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的原则是保证教育挽救的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适当的惩罚。 4.快速反应:学校应密切关注学生动态,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妥善处理欺凌事件。 4、低调赔偿:学校在处理过程中,应从受害者角度出发,更多关注受害儿童及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 预防“校园欺凌” 我们可以做到 01 推出校长信箱、人工智能报警系统等举措 预防和控制校园欺凌 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本周开展为期一周的安全教育活动。在今年要求学校组织的专项活动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防治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针对校园欺凌的防治,各地都出台了不少措施。 ■皮影戏 深圳市福民小学组织皮影戏社表演了多场演出,用精彩的表演形式,向孩子们讲述校园霸凌的斗争故事,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严肃的话题。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小时候被欺负过,但当时没当回事,甚至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即便是现在,可能还有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欺凌”。为了杜绝这种可能,小学还组织了一次班会,进行科普介绍。 ■反欺凌校长信箱 浙江省江山市一所小学设立“反欺凌校长信箱”,让学生有更多渠道投诉、寻求帮助。信箱启用一周多来,学校收到了一封匿名信,目前已联系到该学生家长。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生表示,除此之外,一些定期的调查或者匿名信调查或许可以让校园欺凌行为被发现,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重要环节。 ■人工智能报警系统 成都高新大元学校在厕所、操场、校门口、楼道等隐蔽位置设置了人工智能报警系统,当学生喊出“救命”、“有人被打”等一连串敏感词时,警报就会立即响起,校园管理人员可以在后台实时收到报警信息和报警地点,通过远程语音操控赶赴现场。 早在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学生之间的欺凌、暴力行为就被统称为“学生欺凌”。相比于人们熟知的“校园欺凌”,“学生欺凌”涉及的场所更为广泛,暴力行为不仅隐匿在校园内,还可能发生在校园周边,甚至回家路上,防控难度依然较大。 02 预防和控制校园欺凌 重点应放在家长和老师身上 12355是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咨询热线,在辅导和帮助遭受霸凌的青少年过程中,心理咨询顾开先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恐惧,听到了他们对老师、家长发自内心的失望。 顾开先说,很多被欺负的孩子都曾暗示过,甚至明确告诉过父母,但父母要么不以为然,要么打骂孩子,说“他们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学校随后把双方家长叫过来,狠狠地打了一顿,看似解决了问题,其实什么都没解决。 华东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也证实,家长对校园欺凌认知度低并非局部现象。他们针对70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近两成学生不同程度经历过校园欺凌,但家长对此了解甚少。 顾开先在咨询中发现,很多遭受霸凌的孩子,要么父母关爱不足,要么完全由祖父母抚养,这些孩子在学校成绩不佳,也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当他们最初的求救信号得不到回应时,对成年人的失望情绪就开始积累,直至放弃寻求帮助。 教育专家认为,相关活动除了针对学生外,还应关注家长和教师。 调查还发现,学生举报校园欺凌的意愿也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年级越高,他们越觉得向老师、家长举报是“搬弄是非”,会“丢面子”,以后在同学中立足也更加困难,所以只能默默忍受。不管是受欺凌者还是旁观者,只要有人举报,欺凌事件就可能提前结束。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生: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发现欺凌行为后及时举报,但如何举报、如何保护、如何让保护者不被牵连,这些都是我们在辅导过程中需要教会他们的。 03 校园欺凌是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公安、检察机关应尽快介入 为了防止校园欺凌由“小过错”演变为“大罪”,不仅需要学校、家庭及早发现,也需要公安、检察等部门的及时介入。 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一所初级中学,检察官孙道军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了检察院推出的一款小程序,其中的校园欺凌一键举报功能,可以让家长和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向检察院提交欺凌信息、图片、视频等。 除正常填写、报送信息外,学生如遇到突发情况,也可拨打电话直接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手机举报,举报信息提交后,检察人员核实无误后,按照层级转送同系统教育、公安等部门。 邗江区检察院推出的这款APP面向全区40余所学校近10万名学生家长,虽然需要家长或学生用微信、手机号登录,但系统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 检察官孙道军表示,校园欺凌不仅仅是打架斗殴,更是青少年犯罪的温床,公安、检察机关及早介入校园欺凌,防止欺凌现象进一步恶化,由欺凌走向违法,由违法走向犯罪,由轻罪走向重罪。 04 三股力量汇聚 筑牢心理屏障 1.建立安全的环境:首先,确保受害者能够离开欺凌环境,获得安全的保护。这可能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和谐友善的氛围。 2. 聆听和理解:对于受害者来说,找到一个愿意倾听他们倾诉的人非常重要。心理咨询、老师或家长应耐心聆听受害者的倾诉,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并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 3、认知重建: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等技术手段,帮助受害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认识到欺凌不是自己的错,学会用积极的视角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4、情绪管理:教会受害者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减少焦虑和抑郁。 5.社交能力训练:鼓励受害者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欺凌、维护自己的权利。 6、早期家庭干预: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也需要把父母纳入其中,关注子女的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不要成为受害者 (1)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或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在公共场合炫耀自己的物品。 (2)前往学校附近的厕所、走廊拐角、小巷等欺凌事件多发场所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和睦相处,以宽容、理性、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避免使用极端手段。 (4)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体能训练,以便在危险时刻保护自己。 不要欺负人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要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可能构成寻衅滋事、强制侮辱、抢劫、故意伤害等犯罪。 不要成为追随者或旁观者 (1)拒绝火上浇油,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做对事漠不关心的旁观者,要适当向受欺凌者表示同情和关心。 (3)向遭受欺凌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及时向老师、家长甚至警方报告。 别忘了 有法律保护你。 一些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故意伤害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致人重伤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 【诽谤】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规定的犯罪,除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告诉才处理。第一款规定的行为是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投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 法人和非法人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 第九百九十一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一些关于校园反欺凌的指导文件 《防治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 2021年1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防治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要求通过深入开展防治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集中查处一批情节严重、社会影响大的恶性事件,指导各地进一步查找工作盲区,织密联动网络,完善长效机制,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于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指导意见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综治办、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暴力行为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被欺凌、遭受暴力侵害,学校、家长要及时通报。对情节严重的欺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联系公安机关介入处置。对有犯罪行为的学生,政府可视需要予以收留教育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严重、情节严重、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要坚决依法惩处。 《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 2016年11月30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确保学校安全的总体要求,推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强调重点检查教育等有关职能部门和中小学校溺水防治、交通事故、校园欺凌和暴力、涉校涉学生犯罪、心理行为辅导与矫正等重点问题防范与处置情况。 打击校园欺凌 让每个孩子都沐浴法治阳光 告诉孩子们 不要成为暴力的人 不要成为受害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 抵制校园欺凌!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