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心理咨询|12 月 1 日世界艾滋病日,专家谈性心理与艾滋病防治时间:2024-08-16 11:07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30日电(张利军)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此前,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邱昌建医生,请他谈谈对性心理和艾滋病防治的看法。 邱昌建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流行呈现新特点,九成以上的艾滋病病例通过性行为传播,且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1至10月,我国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7万例,其中1.42万例为15至24岁青少年。艾滋病已悄然进入大学校园,新发现的青年学生感染者数量5年来增长了3倍。据某实验室最新统计,2016年1至9月,湖北省报告15至24岁青少年学生艾滋病新发病例100例,全部为男性,其中80%以上是通过同性恋传播,而这100人中80%都是大学生,这与邱医生在临床中发现的年轻化趋势不谋而合。男同性性传播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一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邱医生介绍,这是因为大学生、职高生刚进入大学,对周围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想一一尝试,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时尚、这就是个性,其中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性取向,仅仅因为好奇而感染艾滋病。其实,性心理对男性同性恋的影响很大。从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来看,在人类正常的性心理发展中,在6到12岁之间会出现同性恋意识,表现为同性之间的心理亲密,喜欢和同性一起玩耍、娱乐。性心理学上称之为同性恋期,交往对象以同性为主。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同性恋期,而随着青春期性成熟的到来,大多数人都会过渡到异性恋期,喜欢欣赏异性,一直到成年,90%以上的人都顺利度过了同性恋期,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保留了同性恋期,没有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成年。其实孩子有同性恋倾向并不可怕,家长老师也不需要太过关注,人是社会人,需要和别人交往,不要太早太认真,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即使孩子成年之后还有同性恋倾向,国家目前对此还是比较宽容的,普遍认为是正常的,只是属于少数人,不认为是一种疾病。当然,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等家人,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但在我们国家,同性恋并不作为精神障碍来对待。 作为心理学专家,邱昌建博士也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警告。首先他指出,全社会都应该关心青少年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社会、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普及性心理知识。其次,这些青少年在未到结婚年龄之前,不要好奇、轻易探索,更不要从心理上给自己“定性”,更不要给自己贴上同性恋者的标签。不要浏览一些同性恋网站和QQ群,更不要有意无意地进入这个群。要多和不同性别的人交往,否则会无法自拔,可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遗憾。现在一些成年人对学生群体虎视眈眈,不管目的是什么,如果这些学生具备相关知识,能规避风险,当然是最佳选择;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则极有必要采取健康、卫生、安全的方式。 你距离艾滋病毒还有多远?其实,既远又近,关键在于防控,观念很重要。据了解,艾滋病性传播的根本途径是性,性心理是高危性行为的驱动力。在邱昌建医生的性心理门诊,他积极引导有同性恋倾向的朋友远离高危性行为,加强性知识普及,通过性卫生方面的沟通达到预防的目的。其中,正确使用安全套非常重要,因为使用安全套不仅可以预防怀孕,还可以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预防尤为重要,感染后再治疗就晚了,所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击艾滋病,预防很重要”,可谓及时雨。 当然,邱昌建医生认为,另一种倾向是,艾滋病恐惧症完全没??有必要。其实,正常的握手、交谈不会传播艾滋病。人们心理上不必过度恐惧,因为从总理到明星,大家都已经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