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中国与干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时间:2024-05-12 11:07 首届中国悲伤研究与干预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新浪教育 2019.10.1716:05 为贯彻健康第一、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正义的方针,打好“全人口”和“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认真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2日、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中心协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悲伤与干预研讨会成功举办在北京师范大学。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悲伤研究与干预:现状与展望”。 国内外悲伤与创伤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精神卫生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等共计4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王建平教授。 开幕式于12日上午9点正式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王军主持并致欢迎辞。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范立双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钱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党委书记、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乔志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瑞士苏黎世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美国孟菲斯大学教授(王建平教授代理)以及会议主席王建平教授、其他人依次发言。 嘉宾们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热切期待。 演讲专家一致表示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支持和宣传中国。 悲伤研究和干预的普及和深化,可以进一步改善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此后,美国心理治疗师Joffe Ellis教授、康奈尔大学临终关怀中心主席Holly G.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贾晓明教授、周教授等四位国内专家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系教授燕文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在会上作主题报告,就文化与悲伤、悲伤干预与治疗等话题进行深入分享。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重点讨论了丧亲者身心健康状况、丧亲者心理危机干预与哀伤咨询、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丧亲体验、哀伤反应与丧亲诊断等。长期悲伤障碍、长期悲伤障碍的心理病理机制、现代悲伤理论与干预方法、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儿童青少年悲伤干预、我国特殊计划生育家庭心理健康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会议通过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墙报报告、研讨会、专题论坛等方式,就当前悲伤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趋势进行充分交流和深入讨论。悲伤研究和干预。 会议共举办7场主题报告、14场专题论坛、9场会间工作坊、4场专题论坛、1场晚间沙龙和1场颁奖典礼。 会议讨论的议题不仅涵盖了当前悲伤心理学的前沿问题,如病理性悲伤的评估与诊断、悲伤的认知神经科学机制和文化机制等,还包括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丧亲者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等。 、灾后心理创伤与成长、悲伤干预与咨询、生命尊严与临终关怀、特殊老年群体心理护理等。此外,会议还召开了悲伤研究组筹备会,这是重要的一步推动我国悲伤研究与干预的专业化、规范化,向国际前沿靠拢。 整个会议进行得井然有序,内容丰富,与会人员反响积极。 13日17:00,会议落下帷幕。 本次会议副主席、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复杂悲伤研究中心首席培训师、会议主席王建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在闭幕式上作主旨报告。 。 两位国际专家分别从悲伤评估、诊断和干预的前沿角度做了报告。 其中,王建平教授就其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查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做了报告,对报告进行了总结。无论是出版悲伤治愈系列书籍、举办悲伤讲座,还是在中国举办本次悲伤研究与干预国际研讨会,都是为了广泛传播和普及悲伤治愈的知识和理念,让学者和社会了解悲伤治愈的知识和理念。工作人员对失亲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推动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和更专业的心理干预。 闭幕式上,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党委书记乔志红教授总结了本次会议的三大特点:一是科学研究与人文关怀并存; 二是知识普及与学术探讨相结合; 第三,多学科、多研究范式、多国专家参与。 会议在全体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据悉,中国国际悲伤研究与干预研讨会是国内首个丧亲与悲伤领域的心理学学术会议。 邀请了国内外悲伤领域的多位专家,聚焦国内外学术动态,分享和探讨悲伤领域的前沿。 学术研究成果。 会议的成功举办,吸引了更多国内丧葬领域学者的关注,推动了我国丧葬研究与干预的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国际化发展。 会议着眼当前,展望未来。 与会的各行业专家学者为悲伤研究与干预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为悲伤研究与干预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哀悼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专业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